卓尔阎志:再造“时间之城”
中国企业家杂志 孔月昕 2024-06-07

  一座商贸批发城正在“焕新”。

  5月28日,2024汉口北夏季文化用品博览会在武汉汉口北文化用品城和文体玩具城举行。据《极目新闻》报道:刻印着宋徽宗书法的古风手拼文创、用“唐妞”卡通形象装饰的笔记手账本、梵高款以及可口可乐联名款格沵水杯亮相于此。其中IP联名产品占比四成。中南文化用品展台订单显示,IP联名产品的销售量,比普通产品高出20%以上。

  一个古风手拼文创,一本笔记手账本,一个联名水杯,背后是一座贸易城十八年的坚持,也是阎志对时间理解的最佳注脚。

  在《收获》杂志新刊发的1500行长诗《时间》,是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在诗中,他反复追寻时间的意义:“时间的旅程中,我一路收集星光”,而“我们的记忆与怀念,我们的热爱与不舍,都在时间之中”。

  过去的18年中,“一片荒芜变成一座城市”,阎志与卓尔将时间凝固成一座庞大的商业之城——汉口北。现在,逛“汉口北”,这已经成为阎志最爱做的事之一。当然,逛汉口北,已成为更多武汉人和商贸从业者的选择。

  近三年来,每周雷打不动,阎志会到“汉口北”也就是汉口北国际贸易城看看运营情况,直接去观察体验各种细节和问题,发现问题后开会布置工作再验收。春末夏初一个普通一天,阎志召集汉口北现场推进会,就包括了大物流中心建设、零碳汉口北、道路市政推进、夜汉口等上十个具体议题。而像这样的汉口北专题会、现场会三年来开了不下百次。他告诉《中国企业家》,汉口北每个街区、每个市场怎么来的他都一清二楚,甚至对每一段路、每一块砖都如观掌纹。

  到2024年,卓尔已创立28年,是一家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企业,旗下拥有卓尔智联(2098.HK)、华中数控(300161.SZ)、汉商集团(600774.SH)等上市公司。到2023年,卓尔控股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是湖北第一大民营企业。

  “卓尔的发展得益于18年坚持做汉口北。”阎志称。

  如果将商贸物流和智能制造视为千亿卓尔的主干,那么“汉口北”便是这个大树的根。这也是为什么阎志将更多心力倾注于“汉口北”的原因。

2007年,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建设原址是一片荒地。

  将时钟调到2006年,汉口北还是位于武汉黄陂南部、杂草丛生的荒地,几乎无人看好在此地发展商贸批发的潜力,阎志则坚持要在其上打造一座“商贸新城”,不仅在这里提供了商业展示、仓储、物流、交通等支持系统,还将之建设为一个更便利于交换的商业场域,承载了三四万商户、上千家品牌企业,供应链企业在此创新发展。由此,曾经的“黄陂南”变成了如今的“汉口北”,途经此地的地铁站也因此命名为“汉口北”站。

  阎志身上有多元的色彩,其生命中交织着“顺势而为”与“逆流而上”,要给他贴一个标签并不容易。他曾多次蝉联湖北首富,不过,他更在意的可能是自己在诗歌方面的成就。2023年他拿下了第九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诗歌奖,舒婷、欧阳江河、杨克曾获此奖项。

  电子商务发轫之初,他却要打造“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商品专业批发市场集群”,之后又从线下破局再出发,反攻线上,转向产业互联网。

  什么树根在抓紧,什么树根在从这堆乱石块里长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

  从2006年规划发展至今,“汉口北”从一块荒地不断迭代,如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交易额第二的新一代商贸物流基地。

汉口北国际贸易城街景。

  2024年4月一个工作日上午,《中国企业家》抵达汉口北的品牌服装城时,市场内顾客川流不息,还有父母带着孩子来玩耍。工作人员表示,周末和节假日,散客数量还会大大增加。

  对于武汉当地的住户而言,汉口北是他们各类节假日“打货(批发)”胜地,不论是买鞋子衣服,还是添置家居窗饰、锅碗瓢盆,或者买鲜花、海鲜等,都能以较低价格拿下。

  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客流保持活跃,月均客流量同比增长30%,今年一季度童装、女装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

  批发贸易是汉口北的基础。义乌小商品、温州鞋服、潮州玻璃器皿、景德镇瓷器、温岭五金、汉派女装、海宁皮革、滕州干鲜、南康家具等近百个全国优势产地的源头商品群汇聚一城,并源源不断传输到华中地区及川渝滇等20多个省市。

  你很难想象,2006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名为“黄陂南”的不毛之地。

  就在2006年,阎志萌生了要在武汉打造一座贸易城的念头。从交通区位上看,武汉确实是一片适合做商贸物流的地方。汉口则有深远的商业传统,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汉口由一片原属汉阳的“芦苇荡”,因停船发展出码头和贸易,迅速成为物资集散港。明末清初,得“九省通衢”之利和发达的商贸业,至清康熙年间成为“天下四聚”之一,到乾隆年间更成为“四大名镇”之一,更是南北货物集散的大水运港口,到1902年,汉口每年进出口货物总值达到白银一亿两以上,有“东方芝加哥”之称。

  阎志回忆:“大片的土地上全部是茅草,还有很多狗尾巴草。我们站在路边,半小时才经过一台车。”不过他看到了荒草之外的一片天地,这里优势突出:它位于现代化物流设施密集围合的地方,周围有天河机场、阳逻港,还有多条高速公路、高铁。这些综合优势不仅在国内,甚至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2006年9月,在黄陂南部打造专业批发市场的策划方案讨论确定后,阎志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长江日报》头版,文章标题为《黄陂南部崛起市场群》,首句说:“商业,还是商业,让这座城市如此伟大!”

  从起心动念开始,他心中已有一幅蓝图。阎志告诉《中国企业家》,他对汉口北的信心便来源于广泛学习和众采所长。到现在,当初的情形、个中细节,如数家珍。

  为将这幅蓝图落地,阎志前后一共花了1年零3个月学习,他回忆:去义乌、广州、临沂、无锡等地大小批发市场全都考察了一遍,还曾前往阿联酋、法、英、德、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学习,还曾去当时全球最大的商城Dubai Mall(迪拜购物中心)考察。

  “我们的建筑已经造了十六七年了,现在看也不落后,砖、样式都和汉口气质浑然天成,你到汉口江滩的欧式建筑群去看就能找到影子。”聊这些设计细节时,阎志眼前仿佛有多张地图,跳跃、快速又精准,“车到每一层楼,能直接开到楼顶停车场,广场下可以停几千台车。地面停车场下面的隧道是通的,上面和桥是通的,连廊也是相通,全部可以连起来。”

  诗人的想象力荡漾开来,阎志将这片不毛之地命名为“汉口北”,并定义为中国新一代批发市场。汉口北拥有专业化市场布局、一流硬件设施和交通环境,以及完善的配套集成,建成了300多万平方米的展示交易中心、200多万平方米仓储中心、1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加工厂房,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从此,这片不毛之地与汉口百年商业传统紧紧接壤,紧密融入商贸之都血脉。

  蓝图和梦想是宏伟的,起步却是无比艰难。在城郊的一片滩涂上建设一座庞大商贸城,看起来如此令人不可置信。创业十年来长期往来的银行认为风险太大,停止了和卓尔的合作。阎志变卖地产项目、低价甩卖物业、抵押自用住宅,将所有的资产变现,还自己撰写项目计划书寻求银行借贷,多方筹措资金启动汉口北项目,孤注一掷全部投入。如果项目不成功,就可能倾家荡产,十年积累一夜归零。

  招商也是困难重重,商家们充满犹疑。承诺好的市场大户,签约仪式过了几个小时迟迟不到场,一刻钟追一个电话,对方答复“一直堵车”,急得招商人员满嘴都起了泡。阎志带队到温州、广州等全国各地产地市场逐一招商,四处宣讲汉口北新市场新理念,当时恰逢沿海商贸业内地转移的浪潮,商家们看好武汉及内需市场,才渐渐打开了局面。

老汉口风情街区“汉口镇”。

  后来,一个个新市场次第投入运营,如今汉口北已有小商品城、品牌服装城、酒店用品城、生鲜食材大世界、名车小镇、味道小镇、鲜花小镇、梦想家定制城等30多个市场开业运营,3万多家商户入驻经营。如貂皇皮草老板范涛,2011年从浙江海宁入驻到这里经营皮革生意,伴随汉口北一路走过13年,在武汉及宜昌、随州等各地积累了3000多个忠实客户。

  筑城,从来都需要一砖一瓦,持之以恒。从振兴商贸业的梦想之城,到承载众多市场主体的商贸之城,更需要聚沙成塔的艰辛付出。汉口北酒店用品城2009年开业时,只有15万平方米,市场人员埋头苦干,不断积聚商业资源,现在已扩展到45万平方米,从支起一个路边热干面摊到开办五星级酒店,所有的用具都可以在这里买到。市场内拥有1000平方米以上旗舰展厅的商户有48家,为全国同类市场之最。

  截止到2023年末,“汉口北”已建成600万平方米批发集群,全年交易额达1859亿元。

  据《经济日报》等报道:汉口北2016年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全国唯一市场内设置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的大型市场,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出海口。按照“线上+线下”“内贸+外贸”“批发交易+体验式消费”“商品市场+大型交易会展”四个结合的汉口北转型发展思路,以建设“全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国际贸易城为抓手,蓄力打造武汉国际消费中心新增长极。

  去年4月举行的第23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大会上,汉口北获授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示范市场”称号。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原司长向欣现场考察后表示,汉口北探索和引领了中国批发市场转型和优化升级的路径,经验值得推广。

  作为武汉发挥“九省通衢”优势,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重点项目,汉口北也得到政府重视和持续的政策推力。从2008年起,汉口北的建设发展连续17年写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

  四月的武汉繁花开遍,汉口北更是浓荫遍地。“现在树也长起来了,我们的樱花大道、枫叶大道、银杏大道、桂花大道现在都建起来了。”在阎志眼中,汉口北如同有自己的生命力,它依然在蓬勃生长,而且“会越来越漂亮”。

  如果你十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不能再凌空飞翔——珀西·比希·雪莱

  3月28日,卓尔智联2023年报显示,汉口北当年营收同比增长26.89%。

  这一数字背后,隐藏着18年来无数怀疑、彷徨、迷惘,更写满了破局、超越、创新。

  汉口北面对的第一轮冲击,是搬与不搬的矛盾,面临承接传统市场外迁的撕扯和纠缠。当汉正街市场外迁进展因种种原因延缓后,汉口北的成长势能一度被消减,阎志和卓尔面临巨大的压力。有一年,阎志提供各类补贴和奖励,邀请近300家女装商户整体搬迁到汉口北,不料没过几天,这群商户以生态链不完整等各种原因纷纷散去。

  2亿元投入打了水漂,尽管非常失望,但大家没有气馁。阎志给大家打气:要争气,要坚韧不拔,没有老市场外迁,也要把市场搞繁荣!服装市场人员埋头去“做苕事”,开着大巴带领商户“拓客万里行”,到各县市找客户、拓市场,引进服装供应链商家,一点一滴培养商气、人气。童装、男装等品类商户扎下根来,消散的女装商户陆续迁回。

  在场外,拓展新交易类目,从小商品渐至花卉、食品、汽车等,包罗各类消费品;探索市场转型,打造城市购物公园,汉口镇、万国小镇、鲜花小镇、味道小镇等特色文旅小镇变成网红街区,汉口北早已冲破当初“新汉正街”的模子了。

  2010年之后,面临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冲击,如同一场生死考验,最后选择了拥抱互联网,成为产业互联网和数字贸易基地。过去三年,又处于供应链变革的挑战中。

  电商冲击是“汉口北”18年来最大挑战。

  2009年,传统商业“现代版”优势让刚开业的汉口北迎来了“一铺难求”的盛况。好景不长,2012年电商全面爆发,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完成了向移动互联网的迁徙,并从产业链拉长,影响力从C端渗透到B端,到2015年,对实体商业的压制到了极致,批发市场首当其冲。

  “电商冲击下,(企业)没站住,很可能一浪就被打熄了。当时我们同时开始的大概有上千个新建市场,后来80%开不了业,开业多数也繁荣不了,老市场岌岌可危。”阎志下意识重复了两遍,“萧条!很萧条!”电商对商户们的心理影响巨大,市场内一度弥漫着迷茫的气息。

  汉口北之所以能活下去,在于不抱怨不抵触,而是主动拥抱变化。

  阎志提出的想法是,在“汉口北”不再实行“老一套”批发市场模式,改为线上线下结合。

  2014年,汉口北大量引进电商培训、摄影美工、代运营、快递物流等电商配套服务,出资招募上千名大学毕业生帮助店家触网,聚集2000多家社会化电商企业落户,为市场注入了浓厚的电商基因。那一年,叁生叁世鞋业公司老板李先干开始触网,逐渐专注于表演鞋和旗袍的网上销售,十年来拥有了上万平方米的大型智能仓,每天六七千双鞋、几百件旗袍发往全国和世界各地。

  但在阎志看来,真正的互联网化是拥有自己的入口和平台。2015年,卓尔结合实体市场优势,启动了产业互联网化转型,先后搭建了中农网、化塑汇、卓钢链等B2B交易及服务平台。以数字化技术贯穿B2B交易和供应链服务全环节,增进交易、仓储物流、资金效率,提升产业协同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其中,在白糖、茧丝、咖啡、辣椒、黑色金属、再生塑料等多个垂直大宗商品类目建立了领先优势。

汉口北电商直播基地内主播正在直播。

  这些平台的人才、技术及服务资源“折返”线下,同时为汉口北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集采、金融、物流、仓储、外贸、直播、数据等综合服务。近年来建成的汉口北电商直播基地,落户了武汉唯一的抖音官方基地,催生了众多造富传奇。服装市场近几年来单场直播带货成交破百万的商家超过100家,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服装直播供应链基地,老市场商户纷纷赶来取经。汉口北直播电商商户,已从最初的700多家增加到逾2000家,每日邮包吞吐量超过百万件,其中每天出货汉派女装超过20万件。

  阎志坦承,自己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只要成功的大于失败的,我觉得就够了,就可以活着”。

  “企业要有重新定义的能力,要让客户的交易变得更方便,变得更便宜。”他多年来笃志于打造交易平台,最早在全国产业实践中率先提出全球交易平台,并准确提出了“数字贸易”的概念:不单是数据、数字商品的贸易,更在于以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AI、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动的数字化新型贸易方式。通过数字技术对实体市场、实体产业降本增效,也寄托了阎志一直以来坚持的新商业理念:“让交易平滑至简,让要素无界流动。”

  如今汉口北也是卓尔智联总部和数字贸易创新中心。由卓尔智联参与设立的纺织服装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华纺链”去年3月落户此地以来,运营成效良好。今年的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化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争创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

  汉口北创办了“汉交会”和“全球数字贸易大会”。迄今为止,汉交会已举办14届,从一个由企业倡办并坚持多年的会展,在政府因势利导助推下,变为国际性展会和区域开放平台。

  阎志认为特别是近四年,省市政府支持下的汉交会提档升级之后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者越来越多,从一个商贸的盛会,升级成了进出口和国际交往的盛会,现在还成为数字贸易领域前瞻技术应用交流的会议。“接下来我们要努力把它变成整个城市的节日。”

  近几年,汉口北未收缩停步,甚至还在加速投资建设。2021年1月6日,新年钟声刚过,众邦金融港、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等五大项目在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同步开工,作为武汉市新年首次大开工活动现场,拉开当年武汉市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序幕。

  三个年头过去,当初开工的五个项目中,城市物流配送中心、跨境商品中心已建成,众邦金融港、汉口北酒店群(一期)、青年创业孵化中心三个项目仍在建设推进,总投资超过50亿元。其间,汉口北还建成鲜花小镇、味道小镇、嘉年华乐园、渔人码头,让“乐在此,购在此”的小镇系列穿珠成链,为拉动城市投资、活跃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书写了挺膺担当的汉口北答卷。

  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 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海子

  “印度辣椒新货来了没有?”汉口北商户洪老板十分关注“辣交所”动态,并时常第一时间抢单。他经营辣椒生意10多年,自“辣交所”去年10月落户汉口北后,第一次经营印度S17干辣椒,其辣度堪比14个朝天椒,是颇受欢迎的爆品。

汉口北“辣交所”是湖北首个大型辣椒现货交易中心。

  卓尔针对小小的辣椒链,打造了一个辣交所,汉口北组织进口和国内采购,然后再输送到各个消费大省,如在湖南、四川等地建立分销,从而吸附整个产业链聚集。最近海鲜也开始了类似尝试,只要找到一些合适的鱼类的专门产地,就开始往国内进口,再分拨到全国。

  “辣交所”是湖北首个辣椒交易中心,引进来自印度、越南、云南等地的24个干辣椒品种,每天对价格进行数据化报盘,吸引中西部众多批发商。辣椒虽小,却是卓尔国际化供应链和数字贸易平台多年积淀的产物。

  多年来产业互联网实践,供应链思维已融入卓尔基因——以系统化思维通盘考虑产业链从源头到端头,同时以数智化技术减少交易层级、提升行业效率。它从互联网“云端”步入实体商贸市场,擦出创新灿烂火花,在汉口北激起阵阵“链式反应”,生动上演了产销融合、数实融合的新商业故事。

  除了让辣椒像股票期货一样交易的“辣交所”,卓尔还先后打造了“从大海到卖场,从源头到餐桌”的“海鲜链”,“基地直采+带水运输+恒温交易”的“鲜花链”,个性化定制工厂智能产品的“家居链”,参与组建了推动服装纺织产业升级的“华纺链”,汉口北已成为现代供应链业务实践基地。

  什么样的供应链最好?阎志的第一条标准是:层级最少。

  “过去的市场是做出租物业的,现在作为供应链链主,要去把源头好货拿来,商家来这拿货了,就重构了供应链,这期间就减少了层级,也减少了交易费用和成本。”阎志解释。

汉口北鲜花小镇。

  供应链基本能力就是“找源头”。如“辣交所”就从印度、越南等辣椒出口国直接进货,鲜花链则与云南等鲜花产地合作,将产地带水鲜花运到汉口北,打造鲜花供应链,吸引线下店和网店直接从汉口北进货。他认为,“做生意的人都很敏感,鲜花生意做起来后,紧跟着上下游的鲜花包材、修剪辅材、绿植等都跟着过来了,全产业链基地也就在这里形成了。”

  随着卓尔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商户了解越来越细、越来越准确,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掌握得也更精准。新供应链在汉口北落地成形,还带来了新的消费场景。

  在汉口北大道东侧“汉口镇”上,斑驳的石板路、老旧的电话亭、古色古香的戏码头、吆喝生意的黄包车夫、三三两两的旗袍游客,令人仿佛置身老武汉梦境,这是武汉最热门新晋网红打卡地之一。

  武汉正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背倚超大城市商贸新城,汉口北计划将批发采购与体验式消费结合,努力打造成全球影响力的世界购物公园。近年来,在阎志的强力推动下,以汉口商业博物馆为文化纽带,汉口镇、万国小镇、汽车小镇、武汉1980等特色主题街区依次诞生。而鲜花链、辣椒链、海鲜链等供应链注入汉口北鲜花小镇、味道小镇、渔人码头等体验式交易区,带来琳琅满目的源头好货与耳目一新的消费体验。供应链“链主”与特色小镇“镇长”身份重合,让汉口北迅速成为武汉文旅消费的网红街区群。

  汉口北已从一棵大树,成为商业贸易的“热带雨林”。

  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像一个小孩爬伏在一间暗屋的窗前,望着西天边不死的一条缝,一点光,一分钟——徐志摩

  在汉口北,阎志写下时间的意义。

  阎志对诗歌,不是票友型的爱好,而是注入了发自内心的热情。2023年,《收获》杂志发表了他借由十多年体悟写下的长诗——《时间》。

  这首诗中共101节约1500行。全篇在以少年为主视角的回忆与场景中不断切换,探索时间与空间的意义。

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

  阎志认为,自己并不能像海德格尔一样去深度思考时间,也并非量子学家,这只是站在他个人角度对时间进行系统思考。

  诗人似乎天然不适合创业,不过,阎志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诗人角色对创业非常有帮助”。如果没有诗人的想象力与跳跃性,他都不敢做汉口北这样的项目。正是凭借诗人思维的跳跃性,他才想出了“汉口北”这三个字。同时,诗人身份让他又非常坚决,想好了就坚定不移地做。在自己的第一首长诗《挽歌与纪念》里,阎志写道:“我们要建一座城,用于纪念,用于重生。”

  他说,这种决心与信念形成了一种执念,变为18年来的坚持与笃行。要将汉口北建成世界购物公园的理想,他无法用笔触画出来,但可以通过想象用文字描述出来,并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汉口北与卓尔18年来一路遇到众多艰难险阻。阎志感叹,“我们这个市场太实,如果不下决心真的就转不过来。汉口北能在18年之后还在这里,我们能看它每天在扩大版图、在生长,就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转型。”

  在一度多元化探索后,他主动进行战略收缩,将卓尔主营业务聚焦为商贸物流和智能制造两个赛道。“我们要承认自己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在主业方面,创新和发展是没有边界的。”这意味着,对商贸物流业想象是无限的。

  阎志放出豪言,“让汉口北繁荣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把汉口北做成一个世界购物公园、中国的供应链管理中心!”不管如何定义,回归商业的本质,让进入汉口北的商家生意好做、能赚到钱,才是王道。

  他也很清楚卓尔与其他科技公司发展路线并不一致,既不是技术型公司,也不是强运营型公司,更多还是脱胎于传统的企业。经历从线下到线上,再到如今AI时代,卓尔依然需要保持饥饿,与时俱进,才能生存下来。

  2023年10月,卓尔发布了“AI糖”大模型,是白糖行业首款服务于全产业用户的生成式自然语言模型,可提供货源资讯、货源筛选、交易策略等系列服务。数字化营销头部企业卓尔数科刚刚上线自主研发的客户数据与体验平台GrowKnows,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品牌成长,力图打开“中国数字营销领域的新大门”。阎志也在思考,如何打造统一的AI入口,把卓尔旗下中农网、CIC等平台联系起来,成为新商业交易工具,或交易场景入口。

  清华大学市场经济史专家龙登高写道:“市场,既表现为交易行为,又表示交换场所;既反映人们之间交换的种种关系,更是一种经济机制,生产要素与资源流动和资源配置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汉口北为代表的中国实体市场演进,或许是观察贸易变迁、市场演变的一首《时间》。

  之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它是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区域产业传导的关键节点;之于全国现代供应链建设,它率先在消费品领域成功“打样”。而其中,汉口北因立足实体的数字化、建立多样化新型消费场景、供应链思维升级传统贸易等方式,在实体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某种程度上,它已成为中国传统商贸市场转型的先锋,新型贸易方式探索的前沿基地。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建强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举措。汉口北与此契合。

  在阎志建造的汉口商业博物馆内,一面巨大的墙由一幅晚清“万国通商图”绘成。图中密集的中外贸易网络里,汉口是中国内陆唯一一个被标示出的口岸城市,斑驳的油彩,诠释着“货到汉口活”的历史记忆,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