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厂完全停工停产?周大福回应:相关言论不属实
中国商界网 伍世豪 2024-06-06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周大福深圳工厂停工停产。针对这一传言,周大福集团表示,深圳厂区部分部门有调整与重新规划,同时深圳厂区部分生产部门迁往广东顺德厂区,此次工厂部分职能调整完全不会影响集团业务及对中国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长远投资。

  周大福最新发布的经营数据报表显示,中国内地周大福珠宝零售点达7403家,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其他市场周大福珠宝零售店为145家。

  “云雾缭绕”,事件真相究竟如何

  据网传通知截图,因市场环境变化,基于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业务生产转型需要,公司股东已决定将北山工厂的生产制造业务进行迁移及相关生产线、设备、原材料等资产转移。公司生产制造业务于2024年6月1日开始停工停产,停工停产期限及后续安排视市场环境和集团计划等情况确定。

  据媒体报道,已向多位周大福深圳工厂员工证实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关于员工的赔偿问题,有员工透露,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为N+3,但具体数额未明确。同时,有员工提到顺德工厂的情况,表示顺德工厂已经饱和,可能不需要额外的员工。

  6月5日,周大福集团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已关注到近日网络舆论误导指其停工停产,故作出以下回应:集团一向致力于透过调整企业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让我们能够更灵活、高效地应对珠宝消费市场的变化。当中包括对深圳厂区部分部门的调整与重新规划,以及把深圳厂区部分生产部门迁往广东顺德厂区。我们一直与受影响的相关员工保持良好和紧密的沟通,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有序处理员工的劳动关系和作出补偿。周大福珠宝深耕中国市场将近一个世纪,目前全国已经开设7000多间门店,业务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势头。此次工厂部分职能调整完全不会影响集团业务及对中国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长远投资。集团一直与祖国内地同频共振,我们坚定投资祖国内地的信心不动摇。

  门店数量迅速扩张,销量、收入却双双下滑

  过去五年多以来,周大福持续加密在中国市场的门店布局。2018年4月,周大福启动“新城镇计划”,开放下沉市场加盟,次年又推出“省代”政策,借助“省代”资源,门店进一步加速扩张。

  2023财年,周大福珠宝零售点在中国内地就净增了1631家至7269家。较原定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开店计划。但2023财年,周大福在中国内地的营业额是816.23亿港元,同比下滑6.1%,而2021财年、2022财年,内地的增速分别为45.6%、46.5%。

  2024财年上半年,周大福在内地的门店净增加189家,但从业绩表现看,门店的增加却未能推动业绩的增长。报告期内,中国内地的门店表现并不乐观,同店销售收入、同店销量双双下滑。财报显示,中国内地同店销售收入下滑3.5%,同店销量下滑11.9%。

  同时,急速扩张的加盟店也降低了周大福的毛利率。2023财年,周大福整体毛利率由2020财年的28.4%降至22.4%,扣除了黄金借贷的未变现亏损(收益)的影响,公司调整后的毛利率则由29.6%下降至23.7%。一方面是因为加盟模式下,周大福是以批发价出货;另一方面,毛利率更低的黄金首饰及产品销售占比提升。

  近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将周大福的目标价格由13.5港元降至12港元。摩根士丹利提醒来自黄金贷款的未变现亏损将是影响期内列账纯利的关键因素。

  受金价上升影响,金饰品消费热情减退

  近一年来,黄金亮眼的涨幅持续吸引市场关注。不断创新高的金价也带动了黄金珠宝企业业绩。不过,强劲增长的黄金也给黄金珠宝品牌带来了销售压力。一方面,由于金价持续走高,黄金投资需求大涨,抵消了部分金饰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担心“踩”在高点上,会持币观望。

  世界黄金协会于近日发布的月度观察中提到,与业内人士交流,获知在5月初为期五天的劳动节假期期间,由于金价高企,消费者望而却步,导致金饰消费不温不火;与此同时,黄金投资需求在4月底和5月初呈现放缓迹象,主要是因为金价波动迫使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等待价格走势进一步明朗化。

  关于黄金后市,目前机构仍多持看多观点。如东方金诚6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提到,本周将公布美国5月ISM制造业PMI和5月非农就业数据,数据表现料指向经济和通胀降温趋势不变。这将继续支撑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进而对金价起到提振作用。由此,预计短期内黄金价格总体仍将处于上行通道。不过,本周将召开欧央行6月议息会议,市场普遍预期欧央行将降息25bp。若欧央行先于美联储实施降息,可能带动美元走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金价上行幅度。

  世界黄金协会认为,在季节性因素和金价高企的双重影响下,金饰消费可能会持续疲软;不过,尽管市场出现了一些疲软迹象,但由于保值需求持续存在,且当下黄金备受关注,相信这些因素或将为中国市场的黄金投资需求提供支撑。

  综合自 | 新京报、证券时报•券商中国、鲁中晨报、台海网、南方都市报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李宁产品再曝质量问题 2023年净利润下滑逾两成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