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树集团解锁流量密码?再发争议广告陷舆论漩涡!
中国商界网 韩金 2022-04-14

  2022年4月12日,海南椰树集团官方微博再发争议招聘广告: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再招生!!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图片中用醒目的黄蓝配色框、直白的广告文案向受众清楚的展示着:“毕业后包工作,升任集团副总后年薪108万。有贡献奖励600万海景房、奖励1000万别墅、奖励分红股权。”

  在其官方网站,该招聘广告也醒目地悬挂在网站的正中央,显得与网站的整体风格有点格格不入。

  值得注意的是,据上观新闻报道,2021年3月25日,椰树集团首次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专业不限只要懂写作,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等内容的广告,引发社会争议。椰树集团随后被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比起一年前被罚的广告,椰树集团这次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招聘广告没有了“肯定有美女帅哥追”字样。但该广告还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表示:一种风格用到底,真硬气!

  椰树回应:招聘是真的,房车在海口,广告中的口号是他们的宣传风格。

  椰树集团官微发布争议广告的当天下午,九派财经记者联系了负责招聘的苏女士,她证实这个招聘是真的、没开玩笑,宣传内容及字样也是我们企业一直坚持的宣传风格。问及招聘广告中承诺的有房、有车的情况,苏女士答到:“房和车是在海口,具体得问其他人。”

  她还提到,懂写作是基本要求、专业对口的话很欢迎来投简历。到时候会筛选简历、通知到人、进行面试,再录取学员。另外,招聘广告显示,当椰树集团总经理需过三大关,其中第二大关是下车间。

  记者对此询问了苏女士,她回应称下车间都会有一定的职业,但上班时间和工人一样、会有倒班的情况,工作内容得看具体的岗位职责。

  本刊记者也在椰树集团官网动态中,看到一条2021年7月22日发布的“椰树集团开始四轮录取考试”的官方通告,此通告内容说的正是椰树集团在2021年3月25日发布的首次“受争议”的招聘广告的后续进度。

  通告中告知: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招生,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上课不是在教室,而是上市场6年,学懂销售功课达到“十九学会”过第一关,下车间3年、学懂管理功课达到“两学会”过第二关、过此两大关即毕业包工作,升任集团副总后年薪108万,还有别墅和股份奖励。即日起开始四轮录取考试。

  经过第一轮“六个表态”和第二轮考试(远程监控写作考试)后,将筛选出写作优秀者进入第三轮考试(再次六个表态),合格者进入第四轮考试(现场面试与笔试),最后择优录取约20人。

  因发布同风格招聘广告曾两次被罚累计60万元

  据悉,2021年3月25日,椰树集团官微就曾发布类似招生广告:“椰树集团培养正副总经理学校再招生!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 配发的招聘海报跟此次发布的非常相似,以红黄黑为主配色,大字号字体及一身红裙凹着“S”造型模特占据整个版面;“肯定有美女帅哥追”赫然在其中。

  对于这种明显打性别擦边球的文字,立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网友批评其故意吸人眼球,涉嫌低俗炒作甚至是虚假宣传;新京报、光明时评等权威媒体集体评论该事件,质疑椰树集团将两性关系作为营销噱头,呼吁椰树集团“停止低俗营销,给市场带个好头”。尽管椰树集团自辩称“这是我们企业一直坚持的宣传风格,并没有明确违反现行法律法规”,但随着媒体的发酵,椰树集团还是将其官微置顶的正义广告及回应文章悄悄删除。

  椰树集团随后被海南省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并因“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被罚款40万元。

  2019年,为产品宣传创新的卖点,椰树椰汁剑走偏锋,将产品定性为“丰胸神器”,显然也是飘了。2019年2月10日,有网友发文对椰树椰汁饮品新包装大跌眼镜,新包装上胸部丰满的广告形象以及“从小喝到大”容易产生歧义的文案,成为众矢之的。而椰汁饮品竟有丰胸功效,也被质疑虚假宣传。随后经过网络大V博主等相继转评,推动舆情进一步升温。2019年2月12日,海口工商回应称正在调查中,如若情况属实,将依法处理。该事件也让不少网友参与其中讨论,有网友指出“椰树这么多年一直是靠着好喝而不是广告深得喜爱”。

  椰树椰汁广告文案将产品与“丰胸”相关联,受到广泛质疑。最终椰树集团海南椰汁饮料有限公司在2019年3月,同样因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等被罚款20万元。

  靠吸引眼球解锁流量密码不是长久之事!

  显而易见,椰树集团因“低俗广告”被媒体痛批,但也因此赚足了眼球,走上“黑红”之路,也是一条“曲折”的引流之路。因此有广告专业人士就认为,椰树集团的广告主次分明,一看就懂,并且宣传效果达到了,抛开被罚款,从广告的目的性来说,是“成功”的广告。

  那么如此风格真的值得效仿吗?椰树品牌的“黑红”之路能否走到最后?

  一论品牌管理:“争议”本身就会损耗品牌价值,造成消费者流失。“黑红”之路绝对不是长久之计。诚如光明网评所言,“总是期望靠打擦边球来营销产品,短期利益或许可观,但这可能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的,得不偿失”。

  二论论媒体关系:主流媒体一边倒地对其指责批评,甚至在舆情平息后仍有媒体穷追猛打,椰树的媒体关系实在“令人堪忧”。缺少媒体支持,一旦出现危机,公关即使再努力恐将事倍功半。

  三论面对突发舆情,椰树选择了要“流量”、要“热度”:最终结果是,不管冤不冤,这一知名品牌从此被舆论扣上了“低俗”的帽子。再者,椰树集团已不是第一次因广告被约谈、被媒体炮轰,难免有“傲慢”和“累教不改”之嫌,对品牌声誉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带有偏见”的帽子的品牌形象想必很少会受消费者欢迎。

  纵观全局,“老司机”椰树集团在“翻车事故”中能侥幸过关,归根结底是由于产品品质过硬,若没有产品质量背书,再完美的公关也无济于事。更何况,也不是人人都是椰树。(艾普思舆情大数据)

  作为发展30多年的老品牌,如何顺应市场发展,突破创新瓶颈考验着企业的用心。椰树椰汁本身产品足够“硬核”,在椰汁饮品市场具有垄断性地位,深入家家户户的老品牌却要依靠女性的丰满形象来博眼球,而如此充满暗示性的广告受众不仅仅是女性,实在是自砸“老字号”招牌的操作。不如用心做好产品来得更实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稳消费!最新“组合拳”来了
202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