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息存款”吸引客户的民营银行开启“降息潮”。近日,中关村银行、锡商银行、新安银行等多家民营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其存款利率。目前,市场上已难觅“3字头”利率的中长期存款产品。
2月26日,中关村银行正式下调整存整取二年期存款产品利率至2.20%,较当前同期限利率下调了20个基点。2月24日,锡商银行下调多款手机银行存款产品利率。其中,定期三个月存款利率从1.6%下调至1.4%、六个月存款利率从1.8%下调至1.7%、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下调至1.8%、二年期存款利率从2.5%下调至2.0%、三年期存款利率从2.85%下调至2.6%。
新安银行自2月21日起对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在售的储蓄存款产品利率进行调整。其中,三年期存款利率从2.9%降至2.8%。
根据各银行公示信息,进入2月以来,在19家民营银行中,至少已有7家下调或正在下调存款利率。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表示,民营银行本轮下调存款利率的主要考量是应对资产端利率下行趋势,压降存款付息成本,逐步调整资产负债配比模式。下一阶段,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将积极提升存款利率定价的精细化程度,实施更灵活更专业的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民营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利率环境的变化、降低资金成本的需求、缓解净息差压力、监管导向以及经营策略的调整等。”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自2024年以来,市场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民营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环境,也跟随下调存款利率。此外,民营银行前期通过高利率揽储,资金成本较高,随着业务的逐步稳定,为了优化成本结构、提升盈利能力,下调存款利率成为必然选择。在银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的情况下,民营银行的净息差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下调存款利率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
尽管下调定期存款利率已成为民营银行的普遍趋势,但是也有银行逆势上调部分定期存款产品利率。2月13日,蓝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月14日起将金额小于1万元、大于等于1万元的二年期定期产品利率分别调整至2.6%、2.65%,将五年期定期产品利率调整至2.45%。此前的2024年8月,上述产品利率分别被调整为2.1%、2.15%、2.6%。以此计算,蓝海银行上调二年期定期产品利率0.5个百分点,下调五年期定期产品利率0.15个百分点。
“调整存款利率是市场化行为,不过,目前上调存款利率的情况并不普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通过调整不同期限存款利率来引导客户存款,从而调整和优化自身的存款期限结构,也是市场化行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公布的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城商行、民营银行这两类银行的净息差降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全年的净利润增长有所承压。
杨海平表示,面对利率变化带来的挑战,商业银行应提升市场研究能力,积极推进定价管理和成本管理精细化升级,提升资产负债配置策略的灵活性。此外,要推进战略管理方式变革和策略优化,基于精准定位建立品牌影响力和护城河;基于业务创新提供敏捷化、体验好的优质服务;依靠特色化的增值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叶银丹称,2025年,银行存款利率预计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不排除民营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的可能。从定价机制看,存款利率与十年期国债、一年期LPR挂钩,结合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基调,以及十年期国债利率低位运行态势来看,存款利率跟随贷款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较大。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各银行在权衡成本与收益后,存款利率可能逐渐趋同,向合理区间靠拢。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