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基点?降准降息还有空间!
中国商报网 李沫楠 付颢琬 2025-07-18

  2025年进程过半,近期,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其间释放的政策信号备受关注。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整方向与实施路径,成为市场聚焦的议题。

  最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即将公布。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利率风向标,LPR的变动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且对房地产市场、消费信贷等领域也具有深远的传导效应。月底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将成为观察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记者表示,最新LPR大概率保持不变。货币政策方面,短期内加力的紧迫性下降。接下来预计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先行,PSL和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扩容、降价可期;降准大概率不会缺席,幅度或在50BP左右;降息短期面临较多掣肘,四季度可能视基本面变化降10BP。

  “上半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也要看到,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加力巩固。”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已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2020年至2025年LPR走势。

  邹澜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评估前期已实施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推动扩大国内需求、稳定社会预期、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5年第二季度例会已经释放了明确信号。会议表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第一季度例会提出的“择机降准降息”已经在二季度落地。第二季度例会以“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替换了第一季度例会的“择机降准降息”表述。

  5月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了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及推动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推动公募基金改革等众多重磅举措。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有约170个省市(县)出台楼市政策超340条,政策频次保持较高水平。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记者表示,下半年至少还有一次降息、一次降准可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的原则,突出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主线,进一步提升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

  “当前正处于政策观察期,更重要的原因是上半年经济运行偏强,近期再度实施降准降息的迫切性不大。”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三季度末前后,央行将再次实施降息降准。降息幅度可能达30个基点(0.3个百分点),降准幅度可能在0.5个百分点。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预期,我国年内仍存在一次降息的可能,幅度或在10到20个基点,另可能实施一次25到50个基点的定向或全面降准,以推动信用扩张、降低融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预计,除了总量降息外,今年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可能进一步降息,以加大对特定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目前对于宏观政策的关注,即将到来的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会是一个重要的观测窗口或调整节点。”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三季度降准降息窗口仍在。从最新的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例会表述来看,货币政策定调更加灵活,如果关税压力加剧或外部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不排除进一步加强货币宽松以应对外来冲击。在结构性工具方面,侧重落实已出台的系列再贷款与融资支持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以及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未来可能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政府引导基金等政策性金融工具组合拳,定向为重点领域提供资金支持。此外,为了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后续或通过推动城市更新、土地收储等存量政策落地见效,来维持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