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政策规范下,商业银行不再“卷”消费贷利率了,而是针对优质客户的需求推出更为丰富的产品。近期,多家银行对消费贷产品进行升级,“提额延时”以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多家银行消费贷“提额”
去年“卷”得轰轰烈烈的消费贷利率在监管的规范下偃旗息鼓,近期各家银行针对客户需求,对消费贷进行提升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灵活还款方式等方面的升级优化。
多家银行推出大额消费贷产品。其中,工商银行推出可用于消费或经营的房抵组合贷,用于消费用途的,单客户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建设银行“快贷”最高额度为30万元,年化利率(单利)为3.0%起;光大银行推出最高额度为150万元的“白领E贷”,年化利率(单利)为3.5%起;北京银行推出最高额度为100万元的“消费京e贷”,可7×24小时线上提款。
北京银行推出最高额度为100万元的“消费京e贷”。(截图自北京银行App)
除了提高贷款额度上限外,多家银行还延长了贷款期限。比如,中国农业银行“网捷贷”用款期限最多可至60个月,同时该行“房抵e贷”产品期限最长为120个月。哈尔滨银行的“房抵消费贷”产品贷款期限最长为7年。湖南银行推出的“湘银房抵贷” 是湖南银行面向信用良好的个人推出的以房屋作抵押的贷款产品,经营类贷款最长可贷10年,消费类也有5年缓冲期。
在还款方式上,部分银行提出可以“先息后本”。其中,中国民生银行“民易贷”产品的还款方式为随借随还,部分客户可使用“先息后期供”的还款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初期的还款压力。对于银行来说,“先息后本”虽然前期收回本金的速度较慢,但是从长期来看,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客户黏性,为银行带来更稳定的利息收入。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大额消费贷产品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多款产品需要考量个人收入、工作单位等情况,房抵贷产品则需要提交产权证明。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通知,要求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提振消费,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表示,在政策鼓励消费的导向下,银行提高消费贷额度上限、延长还款期限以及推出灵活还款方式,可以满足大宗消费需求。银行此举既是响应政策提振消费的举措,本质上也是瞄准优质客群的差异化竞争。
专家提示注意潜在风险
“多家银行升级消费贷产品是市场发展和业务创新的体现,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对银行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记者表示,不能忽视其中潜藏的风险,需要通过银行、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实现消费贷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袁帅表示,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银行升级消费贷产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贷的发展能够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循环。高额度的消费贷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推动消费升级。
“从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银行求变的举措是其在市场竞争与业务转型双重压力下的积极应对。银行推出高额度、长期限的消费贷产品,旨在吸引更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通过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贷款条件,银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那些有较大资金需求且希望还款压力较小的客户。”袁帅认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存贷业务模式面临挑战,银行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消费贷市场潜力巨大,升级消费贷产品有助于银行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强盈利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贷市场过度扩张,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风险。大量高额度的消费贷可能会导致居民部门债务水平过快上升,增加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消费者还款能力下降,可能会引发信用风险。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严格审核消费者的贷款申请,确保贷款资金用于合理的消费用途。同时,还要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和期限,避免过度授信。
对于消费者而言,袁帅认为,如果消费者不能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和还款计划,可能会导致债务累积,影响个人信用记录。长期限的贷款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总体还款成本会增加,而且“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在后期需要一次性偿还较大金额的本金,如果消费者届时没有足够的资金,可能会面临违约风险。消费者自身需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消费,合理规划贷款和还款计划,避免盲目借贷。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