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拂过星河影,经济民生并蒂开。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7月份,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消费领域价格继续呈现积极变化,物价运行出现边际改善的迹象。
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消费政策带动需求回暖。7月份,多项物价指标改善背后是宏观政策“组合拳”持续加力显效。今年6月,财政部等6部门联合对外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扩内需政策持续发力,叠加“618”促销活动,推动消费需求回暖。以旧换新政策扩围加力,新能源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升温,带动相关价格企稳回升。旅游等非必需品消费潜力释放。表明扩内需政策效果显现,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国内经济循环更畅通。
物价小幅微涨显暖意,百姓舍得花钱见信心。从7月物价数据看,百姓消费信心恢复出现了结构性变化,服务消费显著回暖,暑期旅游相关消费全面升温,出行需求激增。耐用品消费意愿增强,工业消费品结束下跌趋势,汽车消费企稳,家电更新活跃。表明消费复苏呈现“服务强于食品、工业品边际改善”的特征,反映百姓更愿为体验型消费和品质升级买单。物价合理回升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避免消费者延迟消费以期待更低价格,从而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物价回升能激励企业投资,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家用器具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反映出了供需关系逐步改善,推动国内经济循环畅通。
消费价格现逐渐回暖,隐忧仍在切莫太轻心。7月价格止跌回升趋稳,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食品价格同比下降,特别是猪肉、蛋类价格降幅较大,会压制CPI回升空间。企业低价竞争治理虽在推进,但工业品价格向消费端传导存在滞后性。虽然旅游、住宿等服务价格受暑期旺季支撑上涨6.9%-17.9%,但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受政策红利消退影响,后续增长动力需观察。消费刺激显效但结构不均,消费券与短期刺激,消费券与产业政策没有形成长效联动,服务消费复苏依赖短期补贴。出口链挑战巨大,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频繁变动,技术封锁持续,出口链隐忧加深和贸易壁垒风险仍存,必须加以关注。
七月物价现小幅回升,后续走势需找平衡点。随着政策性因素的积极影响持续显现,当前物价运行呈现边际改善迹象,物价有所改善,但仍保持在低位区间,国内市场供大于需的格局仍未改变,后期还要继续增强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在相关政策选择上,也要注意把握好前瞻性和灵活性。“反内卷”将成为近期政策重点,有望从供应端重塑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推动物价回归合理区间。从中长期看,物价能否持续回升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执行与协同效果。物价后续走势要找到平衡点,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不因短期波动改变长期方向,同时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动态调整中不断巩固向好基础。
荷风七月稳经济,民生一片好光景。物价是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重要指标,CPI结构变化更能直观反映政策效果。要使物价止跌回升趋稳,短期与长期平衡本质上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明确方向、科学分解、合理分配资源,并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在应对当下多种挑战的同时,持续为未来物价止跌回稳积蓄能量,这既是一种管理艺术,也需要系统的方法论支撑。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