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三季度即将步入尾声,不少上市公司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喜公告。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在机构调研及互动平台中,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出三季度新品、订单、产能等经营向好的最新动态。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9月22日,已有十余家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大部分公司实现预增。此外,中天精装、紫光国微、长电科技等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陆续传递出订单饱满、产能提升、行业回暖等积极信号。
各实业公司纷纷传来喜讯,产能、订单增长传递复苏暖意
截至目前,已有长川科技、兄弟科技、三协电机等十余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8家预增。产品量价齐升、海外收入增长、市场竞争力提升,成为驱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长川科技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盈利8.27亿元至8.77亿元,同比增长131.39%至145.38%。其中,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180.67%至215.75%。对于业绩增长,长川科技表示,主要由于报告期内,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订单充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使得利润同比大幅上升;此外,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非经常性损益约为600万元,主要受政府补助影响。
兄弟科技“剧透”的前三季度成绩单可谓亮眼。据公告,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长207.32%至253.42%。其中,预计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45.9万元至5045.9万元,同比增长92.49%至173.92%。对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长的原因,兄弟科技表示,主要系部分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苯二酚项目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产品销量增加,同时部分产品成本下降,报告期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所致。
精密制造巨头立讯精密披露称,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8.9亿元至113.44亿元,同比增长20%至2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46亿元至46.99亿元,同比增长15.41%至27.74%。
同时,伴随三季度即将收官,越来越多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追问上市公司经营动态,不少公司透露产能提升、投产达产等好消息,反映出三季度企业经营发展动能。中天精装近日表示,参股企业科睿斯半导体科技(东阳)有限公司运营的FCBGA(ABF)高端载板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预计三季度内开始试生产。
鹏辉能源则回应投资者称,公司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在建设中,预计三季度末建成,建成后将尽快进行中试生产。相关业务有不少意向客户,固态电池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机器人、无人机、消费等。
除产能情况外,还有多家公司向市场透露了三季度以来订单充足、产销情况良好的信息。星宸科技回复投资者称,公司智能机器人、车载前装等新增长曲线三季度仍可保持快速成长,同时在机器人、边缘计算、激光雷达等领域均有中高端新品推出,长期来看有利于公司整体ASP及毛利水平的提升。
申菱环境三季度生产交付情况良好。公司称,目前数据中心液冷业务主要是液冷散热系统及相关温控设备,今年新增订单特别是数据中心相关订单增长较快。
迈瑞医疗则表示,国内医疗设备招标自2024年12月开始复苏,但由于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同时考虑到去年上下半年收入基数分布失衡的影响,因此第三季度国内市场将明显改善,如期迎来拐点。综合来看,预计今年三季度将是公司业绩的一个拐点,未来公司业绩将逐渐回到正常的增长轨道上。
券商三季度预期乐观,有望支撑估值修复
9月以来,券商板块有所回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特征。不过,在宏观经济修复预期强化、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等长期利好支撑下,分析师普遍认为,证券行业景气度上行趋势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三季度业绩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当前调整或为投资者中长期布局提供战略性窗口期。
从个股表现层面看,其分化趋势较为显著。太平洋证券、首创证券、国盛金控、国海证券等4只个股实现上涨,涨幅分别为7.03%、6.74%、2.1%、0.22%;湘财股份、华鑫股份、国泰海通3只个股的跌幅在10%以上。不过若拉长时间维度,今年以来券商板块内有不少标的表现亮眼。例如,湘财股份、国盛金控的涨幅均超50%,长城证券、中银证券、广发证券的涨幅均在30%以上。
对于板块短期波动的原因,国泰海通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近期券商板块波动加剧主要是受交易因素影响,实际上基本面持续向好。受益于市场上行、成交量放大,以及权益投资、证券经纪业务持续改善,三季度券商业绩有望实现同比和环比高增。”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三季度A股交易活跃度和两融规模提升明显,叠加低基数效应,券商三季度业绩同比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西部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孙寅进一步分析称:“证券行业景气上行趋势未改,仍是年内不可多得的相对低估、业绩同比高增的细分资产。在资本市场趋势性向上和风险偏好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券商板块的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总体而言,分析师普遍建议从三个维度把握投资机会:一是具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头部券商,其业务均衡性有助于平滑周期波动;二是财富管理特色鲜明的标的,在居民资产配置转移过程中将持续受益;三是国际和机构业务优势突出的券商,业务增量空间打开。
结构性行情仍将持续,资金面逐渐改善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板块轮动呈现多样化特征。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表示,6月下旬以来成长板块为市场上涨过程中表现最强势的主线,伴随股价上行,投资者对各成长领域的叙事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成长板块显现扩散和轮动特征,从以AI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逐渐扩散至创新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强势板块交替演绎,这种特征到今年年底仍有望延续。
他表示,本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力除个人投资者外,机构投资者也积极入市,市场核心主线围绕业绩及产业趋势展开,多数时间聚焦受益于产业趋势的AI、创新药以及政策发力方向。资金面偏好与热度分布与历史表现有所不同,预计未来资金或围绕基本面进行配置,具备中长期比较优势、产业逻辑相对扎实的行业有望占优。
从中短期维度看,李求索认为,资本市场情绪回暖将提振金融行业业绩表现,应关注保险、券商等方向。同时,“反内卷”方向持续受到政策引导,可关注光伏等行业。从中长期维度看,李求索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产业逻辑相对扎实的行业,如通信设备、半导体、电子硬件、固态电池、创新药、机器人等;二是国产化率提升的板块,如已布局海外产能的白色家电、工程机械和电网设备等;三是红利板块,投资者可从优质现金流、波动率及分红确定性出发,布局电信、银行等领域。
从资金面上看,李求索认为,近期市场资金面逐渐改善,股市吸引力提升,投资者入市意愿加强。从今年6月底开始,A股市场筹码结构改善,指数突破主要成本曲线,开始具备较好的赚钱效应,与资金流入形成正向循环。从外资动向来看,近期主动型外资初步回流A股市场,一方面是因为A股下半年以来的强势表现,另一方面在于产业层面,我国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创新药、新能源等领域结构性亮点频现。同时,结合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海外基金全球配比情况等来看,当前时点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明显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今年6月以来,两融余额持续增加,于近日突破2.4万亿元。在李求索看来,与2015年相比,本轮两融规模上升呈现出三点不同:
一是A股市场体量较十年前更大,杠杆类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过去十年A股总市值不断增加,两融余额占股市流通市值的比例不高。2015年6月18日,A股两融余额录得当时的历史峰值2.27万亿元,但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4.5%。目前,A股流通市值已增至90万亿元,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仅约2.4%,刚回到2014年以来历史均值附近。
二是两融规模上行节奏更平稳。A股两融余额从2024年9月的1.4万亿元左右的低位水平,增加到2024年11月的突破1.8万亿元后,开始震荡抬升,节奏明显放缓。
三是持仓更加分散且偏好新兴产业、成长风格。与2015年新增融资资金明显相对超配金融、地产行业不同,当前行业分布更分散、集中度更低,更偏向医药、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等偏成长板块,同时有色金属、非银板块等受益于产业趋势及业绩弹性,获融资净买入也较多。
李求索对记者表示:“对投资者而言,不必过于担心两融规模抬升带来的整体市场波动风险,当前A股已形成大市场环境,估值也处于合理区间,两融规模适度提升有助于提升市场活跃度和投资者多元化配置。考虑到杠杆资金的特性,投资者在个股层面需要注意资产价格和公司基本面、行业景气度的匹配,应合理把握预期回报和风险之间的平衡。”
综合自 | 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环球网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