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续三年,企业普遍面临巨大挑战,2023年如何找到企业生存进而增长的支点。11月28日,2022中国零售领袖峰会在苏州召开,汇集各零售领军企业负责人,直面挑战,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坚定信心,韧性增长。
峰会伊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作主旨发言。他表示,可以确定的是,疫情肯定会过去。但当前行业和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自身价值的缩水,以及价值创造能力严重的萎缩。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零售企业当前普遍出现资本市场贬值的形势。二是,品牌商对渠道的价值判断持续走低。三是,消费者价值被竞争对手超越替代,其中主要两个要素:便利性和性价比。
因此,当前行业和企业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是价值重塑,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摒弃传统做法,强化自营能力。对超市而言,就是打造商品力;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就是深度运营,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此外,还有更多举措,比如到家服务、购物中心的轻资产运营、自有品牌的开发、直播带货等。这些新业态、新模式本身没有正确与否,取决于谁来做,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做?以及要坚持做多长时间?
近期Gartner发布的调查显示,企业家如果要压缩支出,按顺序看有六个选项:第一减少收购兼并,第二减少ESG支出,第三是人力,第四是投资扩大产品生产和供应链,第五是产品创新研发,第六是投资技术,改善效率。从以上顺序看,投资技术、改善效率是困难时期大家最需要坚持和保留的投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系统性思维。对于企业个体而言也是如此。做难而正确的事,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思维,企业组织没有一个基础保障,即使是正确的事做起来也会很难,甚至难以成功。还有一点就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对话环节,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作为主持人,与裴亮会长对2023零售业进行展望,并就视频直播、自有品牌开发、人员培训、组织培训、即时零售、大店、小店等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比如,直播是人货场的融合,但起势靠流量,决胜是供应链。在自有品牌的开发中,重要的是买手供应链,以及基于采购形成的以消费者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洞察模型。裴亮会长表示,在当前不少企业的组织架构里,很少有企业把消费者洞察功能单独设立出来,消费者洞察是不是真正的重视?设立消费者洞察的部门,是否解决消费者洞察需求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思考。吴声根据讨论内容,对“展望2023年零售业”总结了以下三点:一是回归理性;二是DTC是必由直路,场景驱动增长;三是真正意义上长期回归零售的本源,回归零售成本、效率、体验的初心和原点。
穿越周期: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
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向与会者带来了“穿越周期: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的主题发言。在她看来,再难的市场也有增长的空间和机会。
这种巨大的机会来自于市场的巨幅变化。经过现代商业三十年的发展,中国零售市场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大零售市场。但事实上,无论是在商品力、性价比、品类管理,甚至产品的包装设计、自有品牌力,还有流通环节上,中国零售市场都还存在着大量可以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空间。此外,在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的全渠道方面,目前国内市场尚未产生真正成熟的模式。这些都蕴含大量的机会。
同时,还要专注于企业内功的建设,即人才、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其中,内功的打造,最主要的因素是企业管理者和团队的自律。
“在不确定性中建立确定,才会为团队创造安全感。归根结底,确定性和安全感是自己给的,也只有自己才能给。”朱晓静表示。
5G赋能新零售 数字升级创未来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顾锦飞带来了“5G赋能新零售 数字升级创未来”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今年中国电信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5G+零售”行业应用白皮书》的具体内容。
白发书立足零售行业发展趋势,以通信技术的演进为切入点,呈现“5G+零售行业”的叠加倍增效应。主要聚焦四大部分内容:一,提炼“5G+零售”应用总体架构;二,提出“5G+零售”应用图谱;三,形成“5G+零售”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四,呈现5G技术赋能零售行业的应用实践。“中国电信有责任,也有担当,更有能力与与业界进行广泛合作,推进“5G+行业”的赋能,坚定信心,韧性增长。”
创造顾客到店理由,成为线下的体验中心
高鑫零售CEO林小海表示,对于深耕线下25周年的大润发而言,线下仍是其走向创未来的关键。大润发希望创造顾客到店的理由,成为线下的体验中心。
过去两年,基于对消费者的洞察,大润发聚焦在有线下刚需的目标客户,并重新定义一站式购物的用户价值,针对目标用户的商品组合、商品体验、商品服务、商品内容与社交的新的用户价值。
商品组合上,大润发将其聚焦为线上履约不方便的类目和有线下刚需的类目性质,并提出SKU优化,小分类的拓展和差异化。商品体验上,给到用户额外的体验。商品服务上,以前更多是会员服务,现在定义为商品的服务。商品的内容和社交上,大润发在小红书、抖音等各个社交平台深入运营商品内容,并对门店进行内容运营,让顾客与大润发更加接近。
“借由高鑫零售董事会董事黄明端先生的一句话共勉,‘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我们一直坚持线下,创造顾客到店的理由。’”
回归零售本质,把握即时零售的确定性增长
面对行业热议的即时零售,京东集团副总裁、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表示,作为一种连接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方式,即时零售行业推动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以及行业数字化的进程。当前回归“成本、效率、体验”零售本质的即时零售正快速发展,已成为零售行业最重要的增长渠道。
京东到家通过和合作伙伴夯实4大新基建,共同迎接即时零售行业爆发增长:一是持续迭代门店基础设施。二是提升供应链能力。三是提升全渠道履约能力。四是提升数字化能力。“我们希望未来持续与优秀的零售商和品牌商一起,共克时艰,一起努力,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
对话:存量市场下零售行业的新机遇
存量市场下,零售行业有哪些新机遇?针对这一话题,德勤中国副主席张宝云作为主持嘉宾,与酷特智能股份董事长张蕴蓝,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黄亚美,梦饷科技(爱库存) CEO冷静展开深度讨论。
酷特智能股份董事长张蕴蓝向与会者分享了C2M产业互联网赋能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的机遇。她认为,任何零售品类都可以进行C2M。如果零售端打通供应链端,打通数字化链条供应链端加上真正的智能化革命,就可以更好地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
面对疫情对实体零售带来的严峻压力,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黄亚美表示,伊藤洋华堂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以此应对挑战: 一是持续焕新和强化实体店的场景魅力。二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三是拓宽实体零售的边际,尝试新的赛道比如去社区、写字间做快闪店。
梦饷科技(爱库存) CEO冷静则向与会者分享了私域为零售行业带来的机会。比如爱库存平台通过链接品牌方,聚集分销商,建好渠道快速卖货,并将前端平台数据反馈给品牌方经销商,让其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的生产和批量化定制。
泛零售的思考和实践
会上,日本永旺集团执行董事副总裁、数字化首席执行官朱菁带来“泛零售的思考和实践”的主题分享。
谈到关键词“价值创造”,朱菁认为,有两个价值的最大化最为重要。一是商品价值的最大化。疫情当下,企业能不能找出新的点,提升企业的效益和销售额?比如,永旺发现,2022年和2019年相比较,日本的冷冻食品的销售增长率提升了30%。怎样抓住这30%,企业需要很强的商品开发能力。
二是,顾客资产的最大化。怎样做好顾客的资产化?商品能不能卖出去,卖给谁?除了聚焦产品本身,企业有没有关注消费者的非购物需求?商品背后广泛的附加价值,是企业真正要创造价值的一部分。
在泛零售的概念下,企业需要跨越零售,解决痛点,挖掘需求。朱菁表示,怎样做好商品和营运,还有很多内容可以发掘。只有在当前时机,更适合深层次探讨企业未来三年要做什么,为了未来三年的发展,当下企业要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尤为重要。
“快”能创造多大的市场机会
美团闪购业务部总经理肖昆从美团闪购的实践出发,带来“‘快’能创造多大的市场机会”的主题分享。他表示,即时零售始于“应急”,兴于“便利”,而盛于“生活方式”。基于调研判断,2026年,即时零售市场将达1万亿规模,美团闪购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0亿。
在30分钟送达万物的即时零售市场,行业的机会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供给上翻机会。二是供需错配的机会。三是新消费趋势的机会。“美团闪购希望与各位零售伙伴、实体伙伴一起,一起掘金万亿即时零售的新增量。”
区域零售企业的未来:打造中国“人本主义零售”
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章一博分享了对于中国区域零售未来发展的研判。他表示,未来中国区域零售潜力巨大:线下商超市场的“情绪价值”不可取代,“人设型”零售商将领跑市场、区域零售本地优势释放空间巨大。
参考海外先例,本土零售商亟需完成“人本主义零售”的转型:一是“惠于人”,以现代化零售管理“挤”出利润,让利于消费者;二是“源于人”,利用顾客洞察打造顾客民主的商品服务;三是“成于人”,构建使命文化驱动的组织,留住人才、自驱转型。三项能力需螺旋上升,实现效率与规模共增的可持续增长之道。
未来十年需要“以慢打快”、修炼“内部功力”、客群聚焦、以顾客为本、以员工为本,实现“零售品牌化”。疾风知劲草,相信未来会更好。
拓展海外市场的探索,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存
爱慕集团董事长张荣明向与会者分享了爱慕拓展海外市场的探索经验。据介绍,2008年爱慕进入中国澳门市场,2009年进入中国香港市场,2010年进入新加坡市场,2019年进入中东市场,历尽15年的艰难探索,构成了爱慕现有的海外市场布局。
以新加坡市场为例,在该市场,爱慕取得了稳健的业绩。发展经验主要为:从单一品牌到多品牌发展;从单一品类到多品类延展;从多类型渠道发展到聚焦中高端市场。2019年,爱慕在新加坡市场实现盈利,2022年整体业绩也超过了2019年。
此外,在数字化营销方面,爱慕也不断积极探索。围绕海外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构建以国际官网为内容营销的核心展示平台;同时借助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社媒平台实现多元的流量入口,持续输出爱慕的品牌文化及产品理念,塑造中国高端内衣品牌形象。
“中国的品牌走向海外很难,但是已经看到光亮,我们相信全球消费者需要来自东方美学的中国品牌,中国品牌更需要拥抱全球的消费者。要相信我们的能力,爱慕会带着‘创造美 传递爱’的企业使命为全球用户创造美好、有爱的产品。”
数字化赋能精细化,存量时代零售管理经营新实践
会上,数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谭李带来了主题为“数字化赋能精细化,存量时代零售管理经营新实践”的分享。
当整个零售行业都面临着从增量时代到存量时代的转变时,企业的增长机会在哪里?谭李表示,不仅要问管理要效果、问经营要效益,还要问技术要效率,通过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的管理与经营。对此,谭李分别从管理精细化、用户(人)精细化、商品(货)精细化、终端(场)精细化和供应链精细化五个方面,阐述了数势与零售消费企业一起落地的数字化赋能精细化的最新实践。
更亲密的消费者关系——构建可持续的品牌增长
百事公司大中华区CEO谢长安带来“更亲密的消费者关系——构建可持续的品牌增长”主题分享。
她表示,当前有以下几个不变的消费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经济动能正在产生变化,消费成为经济的主要引擎。二是消费者偏好更加多元,升级和降级并存。三是创新品类驱动更多增长,企业需深耕消费者洞察,在存量市场找到增量。四是数字化进一步深化,重构线上线下消费者的路径。
基于此,百事公司通过深度共情消费者,构建品牌,实现品类韧性增长。例如,百事公司结合“大数据”和“小数据”,打造国风爆品——“太汽”百事可乐。在“桂格早餐麦果脆”推广案例上,与头部平台深度共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在乐事“空气脆脆”这一全新单品推广上,通过线上集中打爆,线下承接放大的形式,全域种草实现快速放大。
“百事公司希望和各位零售商携手,在满足需求、创造需求、精益运营上共同努力,建立更亲密的消费者关系,一起引领品类的可持续增长。”
对话青年企业家: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
在对话青年企业家环节,红杉中国合伙人苏凯作为主持人,与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友谊阿波罗股份总裁胡硕,利群商业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徐瑞泽,霸蛮创始人张天一围绕“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这一话题展开深度讨论。
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于危机中接任集团管理,并在集团建立信任。在他看来,打造长久的品牌,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至于今年做100亿、明年300亿,这些只是数字。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要稳健经营,持续保持正向的现金流,高质量发展。“未来5年,我们希望在国民心中建立起强大的国民品牌的印象。”
友谊阿波罗股份总裁胡硕表示,品牌不能盲目做年轻化计划。百货店需要的不是盲目丰富业态,不是盲目地把自己从一个老头老太太变成一个20岁的网红。“如果时代要抛弃这个行业,你努力也没有用。如果这个时代和市场没有抛弃,那你就从这个市场上找到一丝生机,做更精细化的运营,把私域做得更好和做精准的圈层,可能老百货店还有自己生存的空间。”
利群商业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徐瑞泽认为,零售行业其实是变化最快速的行业。企业能生存到现在,一定是基于消费者的变化。面对当前趋势,她总结认为,企业一是要去SKU,进行精减、紧缩和精确;二是重新抓回消费者的变化,企业唯一可以做的是提供消费者想要的,和比他们想要更好的商品,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要什么。
霸蛮创始人张天一表示,霸蛮于2014年创业,在过去十年,霸蛮吃了消费红利。下一个十年,除了4亿中产,还有共同富裕的10亿人,对于消费品牌很重要的逻辑是怎样服务这10亿人。霸蛮的思考是怎样从品牌溢价,转变成为老百姓的一顿消费,走成本领先之路。
此次峰会还特设午餐讨论会,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夏辰安,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丁佳川,德勤亚太区消费品及零售行业领导合伙人张天兵,普华永道ESG可持续战略与运营主管合伙人钟晓扬作为主持嘉宾,分别对“零售业态的变化趋势”、“ 区域零售企业的风险与应对”、“应对门店客流下降的对策” 、“‘商品力’+‘供应链力’打造可持续优势”四场行业热点话题,与与会嘉宾进行交流讨论。
峰会同期还召开了2022零售业减少食品浪费主题论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