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到2022年,北京荟聚八岁了。这家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的购物中心,与宜家家居深度绑定,八年来经历了种种变化,但“北京南城商业之光”的名号却从未改变。市场竞争、疫情影响、消费习惯变化……面对种种挑战,北京荟聚给出的答案是什么?
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的北京荟聚,刚刚度过自己的八岁生日。
“北京南城商业之光”
北京荟聚好玩吗?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北京消费者戏称其是“北京南城商业之光”。
“比它高级的没它全,也没它大,荟聚算是性价比很高的购物中心。”对于消费者小杨来说,北京荟聚是个周末逛街的好去处。
“感觉品牌和业态都特别全,各种档次的都有,面积也特别大,还有宜家。和朋友周末过来逛的话,一天都能‘耗’在里面。”小杨是荟聚的忠实粉丝,逛惯了荟聚后,感觉别的购物中心有点“不够逛的”。
而消费者赵女士则认为,荟聚是“遛娃”的“完美”选择。“停车场车位很多,购物中心的中间走廊都很宽阔,小孩在里面跑来跑去很安全,而且荟聚的母婴室还配备了儿童设施,很方便。品牌也很全,大人小孩都好逛。”
又大又好逛,这是北京荟聚留给不少消费者的第一印象。根据其官网信息,北京荟聚总占地面积约为172000平方米,是具有国际化标准的一站式超区域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整体布局为大三角形,目前共有450家商户,囊括了多种业态。此外,北京荟聚的停车场还获得“最大地下停车场™”吉尼斯世界纪录,能提供超过7000个停车位。
除了过硬的硬件配置外,丰富的品牌选择,与荟聚同属英格卡集团旗下的宜家家居,也成为荟聚一个巨大的引流利器。
宜家是北京荟聚的一大引流利器。
“拥有宜家,是我们区别于其他购物中心的一大特点。荟聚与宜家不光是位置上深度绑定的关系,定位也是高度匹配的,这一点从未变过。”对于北京荟聚“好逛”的秘密,北京荟聚总经理周欣认为,定位非常重要。“我们荟聚和宜家,都是以亲子家庭客群为核心,所以整体品牌设置定位比较亲民。而且从设计之初,我们的设计团队就非常在意消费者的体验感,所以荟聚漂亮的公共区域一直颇受大众喜爱。”
据周欣介绍,2019年,北京荟聚全年客流量达到2800万人,最高单日客流量为14万人。
积极调改应对挑战
八年来,北京荟聚的发展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北京南城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疫情的影响,再加上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给北京荟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之前,北京荟聚的品牌业态比较稳定,调改较少,但2020年之后,北京荟聚的品牌汰换速度加快,而且购物中心内的业态格局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如国际快时尚品牌大量减少,专门增设了儿童体验区域“童乐荟”,引入40多个儿童品牌等。
“确实是这样,八年来,北京荟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而这些改变在近两年来变得更加明显。”据周欣回忆,八年前,北京荟聚是北京南城唯一的大型购物中心,开业时引入了很多以快时尚品牌为代表的年轻态品牌,不少都是南城首店。但经过八年的发展,一方面北京南城的商业综合体变得越来越多,出现了品牌同质化的倾向;另一方面,一些品牌本身的情况也有了变化,也会给荟聚带来一些调整。
“比如过去不少品牌都喜欢大店。我们荟聚在八年前刚开业的时候,店铺也都是以大面积为主,甚至有一些2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左右的店。但近年来随着品牌商对线上业务的重视,再加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店铺面积的需求变小了,不少品牌都主动找到我们管理方,要求压缩店铺面积,只想要500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周欣告诉记者,儿童体验区域“童乐荟”的出现,就是因为原来占据商场两层的超市,减掉了一层的营业面积,所以北京荟聚管理团队就对减掉的部分进行调整,引进了40多个儿童品牌。“我们对调改是非常谨慎的,希望能不动就不动,但如果遇到变化,也会积极应对。”
北京荟聚的迪卡侬,目前一层经营区域正在进行改造升级。
据周欣介绍,北京荟聚每年会有约1/3的品牌调整,而且调整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引进一些高端化妆品品牌如CHANEL、IPSA等,未来还将引进部分轻奢品牌。“但这部分调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我们的大部分品牌,还是围绕家庭亲民这个核心定位。”周欣强调,北京荟聚的根本定位不会变,希望能够为大多数人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调整品牌也是为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新的体验感。
尽管八年来北京荟聚的品牌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有一些品牌“屹立不倒”,如ZARA、迪卡侬、苏宁易购等。运动品牌和潮牌也是北京荟聚的“老朋友”。“很多运动品牌在荟聚都变着法子开店,比如新出的子品牌,或者店面有一些调整,但它们一直都在。”周欣说。
八年只是开始
八年,对于一家购物中心来说,并不是一段很短的时光。但对于如今已经在北京南城商业圈站稳脚跟的北京荟聚来说,八年时光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数字化就是目前北京荟聚正在进行的升级工作之一。
据周欣介绍,2020年北京荟聚曾尝试过开设线上商城,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周欣坦言:“一方面,我们是做线下的,线下客流具有一定属性,没办法一下子全都导入到线上商城里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另一方面,我们不是大的线上平台,流量有限,而且商户也不是自营。运营一年后,我们认为线上商城不是适合我们的项目。”
不过,不做线上商城,并不意味着北京荟聚放弃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在会员数字化以及智慧停车场这两方面,荟聚已经做得较为成熟。目前正在尝试的荟聚俱乐部和双会员机制都与数字平台紧密结合,停车场还做了一站式AR导航。
此外,放弃自己做线上商城后,北京荟聚准备尝试与其他成熟的线上平台进行合作。“我们希望能够与专业成熟的线上平台合作,借用他们的流量,给我们的线下流量做一些加持,这样可能会有一些创新的合作方式。”在周欣看来,目前购物中心并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数字化模板,业内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我们团队如今也一直在研究,到底该怎样做数字化转型,才是对购物中心和我们运营方来讲最合适的。”
除了数字化外,北京荟聚的发展方向也在调整。“实际上我们整个集团都在给荟聚重新做定位。荟聚不再是一个传统购物中心,而是要成为一个聚会体验中心(meeting place)。”周欣表示,北京荟聚近两年来频繁做出的品牌调整,并不局限于零售品牌,还涉及到各种业态组合。“我们的体验业态会越来越多。大家在线上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是不会做的,我们要专注于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成为聚会体验中心,是包括北京荟聚在内的全国七家荟聚都在努力的方向。”
将线下体验做到极致,是北京荟聚管理团队不变的核心理念。
在向聚会体验中心转型的过程中,北京荟聚还注意到了户外面积的改造。周欣告诉记者:“我们从开业时起,就一直强调室内购物环境的体验,想要把大家闲逛的乐趣做到顶点。但现在大家对室外空间的兴趣也很大,所以我们还要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北京荟聚拥有足够的户外空间条件。未来一两年内,北京荟聚的户外广场会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荟聚在大兴西红门地区并不是单打独斗,近期山姆会员商店在北京荟聚旁顺利开设新店,两个商业体之间用空中连廊连接。“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周欣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荟聚、山姆以及旁边其他的商业体都会用连廊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街区。有关部门在最初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区域的商业联动效应。相信山姆新店的开业,会带动这里的商业氛围提升。”
八岁的北京荟聚,如今还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没有停歇。但无论如何创新,它的发展核心理念并没有变。“我们要将线下体验做到极致。”周欣说。
对于北京荟聚新一年的发展,周欣和她的团队满怀期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