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规明矩菜成章,预制新篇国标扬。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将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会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
预制菜有了新国标,给整个行业装了“导航仪”。预制菜产业已成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升级、保障居民饮食健康的重要产业。但预制菜产业由于原先没有统一的国标,导致预制菜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质量提升,标准先行。预制菜新国标的出台,形成从源头到终端、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到销售的预制菜全流程监管,确保预制菜产品达到安全、卫生、优质、可追溯等要求。新国标提出预制菜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生产研发、供应商选择、标识管理等相关要求,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的参考依据和评价标准,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美誉度。
以标准化为尺和笔,绘制预制菜产业“新蓝图”。新国标使预制菜从生产、制作到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安全规范,使预制菜从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原辅料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全面优化和提升,实现预制菜制作和销售等的全生命周期有标可依。引导经营者向经营标准化、连锁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扩大规模上的生产。期望“新国标”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进行完善后尽快实施。使“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统一规定,对生产加工条件、标识标签、市场监管、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范。通过预制菜制作和销售的规范,为预制菜监管执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预制菜新国标落地后,前路仍面临诸多难关和考验。预制菜新国标强制明示预制菜使用情况,并禁止添加防腐剂,必须冷链运输。这会使冷链设备升级、生产流程改造及物流等多项成本的增加。有的中小企业也许因无法承担改造费用而不得不退出市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141项团体及地方标准,但各地标准有差异,新国标统一了标准,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地区面临合规性冲突。部分高端餐厅可能面临消费者对“现制”预期的落差。有消费者担忧成本上涨,行业担忧强制披露可能引发“标签焦虑”。不管如何,新国标虽会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来看,新国标将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预制菜要吃得安心,多方联动多管齐下是关键。新国标在通过“负面清单”模式统一技术门槛的同时,应协调地方特色工艺、传统工艺与标准化要求之间的平衡。应设立过渡期补贴,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升级。要加强气调保鲜、新型包装等技术创新,提升预制菜的口感与新鲜度。保留简易烹饪等部分加工步骤,增强消费者互动性。连锁餐饮需规范中央厨房管理,避免混淆“现做”与预制的概念。搞好产业联动,推动农业、食品工业与餐饮业协同升级,政府需在新国标制定后,强化监管,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延伸至中央厨房。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更好地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的共治新格局。
国标如尺量鲜香,预制赛道共远航。我国预制菜属于朝阳行业,目前发展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不少痛点。预制菜新国标的制定,是产业走向规范的“方向盘”。让预制菜从“隐秘菜”变成“明白菜”,使民众既“吃得明白”更“吃得放心”,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有章可循”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是预制菜产业不断走向标准化、透明化、创新化的未来之路。(胡建兵)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