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高波:行走于刑、民、行交叉地带的“多面手律师”
中国商界网 徐伟鹏 2025-07-16

  廉高波,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经济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拥有二十多年法律实务经验,在重大职务犯罪及经济犯罪辩护、政府法律顾问、重大民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建树颇丰。连续担任多届省市政府法律顾问,曾获司法部“全国优秀法律顾问”、钱伯斯(ChambersandPartners)公司商事领域“业界贤达”、LEGALBAND“行政法15强”、中国政法大学“全国职务犯罪刑事辩护卓越律师十人”、名律堂“卓越律所管理者”等多项荣誉。

  在律师行业追求“专精尖”的潮流下,廉高波却笑称自己像个“万金油”——刑事辩护、重大民商事纠纷处理、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甚至投身学术研究、参与律所管理,他都有所涉猎。他经常自嘲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样样稀松”,但了解他履历的人都知道,在刑事、民商、行政这几个关键领域,他都深耕已久,且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这种‘杂’,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司法实践的真实映射,也是客户需求的直接体现。”廉高波坦言,“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一线城市,专业化所需要的市场发展还不够充分。”他观察到,现实中的案件很少是泾渭分明的“纯民事”或“纯刑事”,大量纠纷处于交叉地带。一个企业的股权纠纷,可能隐藏着职务侵占;一个土地征收补偿问题,背后交织着行政、民事甚至刑事法律关系。“客户更多时候需要的是能厘清这张复杂的法律关系网,并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律师。”他认为,这种多领域实践虽然挑战巨大,需要付出更多精力,但也极大地丰富了个人的执业经验,加深了他对中国司法实践以及法律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理解。

  刑辩能手:对职务犯罪与民刑交叉的深度实践

  廉高波在刑事辩护领域,尤其是职务犯罪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和显著的业绩。从最初的“房姐”案开始,他代理过数十起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当事人涵盖了多领域的关键岗位人员。这类案件往往牵涉复杂的权力网络和高度敏感的社会关系,以及具体的政府决策机制,对律师是否了解政府机关运行规律、是否熟悉行政决策机制都有极高的要求。廉高波介绍,“职务犯罪辩护,光熟悉刑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刻理解职务行为背后的权力运行逻辑、行业规则。每一个证据链条的形成,都需要放到具体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中去审视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他辩护的案件中,曾有当事人在写给他的信中说道:“廉律师教科书级别的法律辩护,更让我清晰地梳理了整个事情的法律逻辑。整个法庭辩护过程,我相信大家都会生怕错过一个字。廉律师精彩的辩护,让我和我的亲人看到了一位资深而优秀的法律人的法律素养、法律逻辑,同时也领略到廉律师的个人魅力和风采,见证到一位优秀律师的法治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法律态度。”廉高波在职务犯罪领域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专业机构的充分认可,他不仅受聘担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犯罪辩护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也被中国政法大学评为首届“全国职务犯罪刑事辩护卓越律师十人”。

  在商事犯罪领域,廉高波特别强调“民刑交叉”思维的重要性。他处理过诸如刘某某15亿元集资诈骗案、乔某某2.2亿元诈骗案等重大复杂案件。“很多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非常模糊,”他解释道,“比如一个诈骗案,到底是民事欺诈还是刑事犯罪?公司收购中的纠纷,是民事违约还是合同诈骗,亦或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这要求律师不仅要精通刑法,还必须深刻理解公司法、金融法规等民商事法律,充分了解商业思维,才能准确界定行为性质,区分此罪与彼罪。缺乏民商法基础和对商业运营没有一定了解的刑事律师,很容易机械套用刑法条文,导致辩护方向偏差。”他代理的多起商事犯罪案件因辩护精准有力,最终被司法机关采纳意见,对公正判决起到了关键作用。

  廉高波认为,自己从研究生到博士后的民商事学习,以及后来的银行工作经验和民商教学实践,再加上长期的商事律师经验,对他理解和解释商事犯罪中的商业逻辑与民事关系至关重要。“如果法官不懂民商法,不了解商业逻辑,就容易将商业创新理解为刑事犯罪”,所以他非常赞同有着充分民商审判经验的法官调岗去做经济类犯罪的刑事审判法官。他认为“如果不能从基础的民事法律关系对新的商业模式有着本质的理解,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会沦为犯罪,这其实是对新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

  政府顾问:从地方到中央的依法行政实践

  与法庭上唇枪舌剑的刑辩律师形象不同,作为政府法律顾问的廉高波,更多扮演着促进依法行政的政府顾问与方案解决者的角色。这份工作他同样驾轻就熟。从30多岁起,他就担任了陕西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西安市人民政府多届法律顾问,以及众多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厅局的法律顾问。连续四届的省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前后历时十几年,他见证了前后五六位省长的执政风格与理念,以及省级政府在依法行政道路上的变迁与演进。他的专业贡献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2020年,他成为司法部所表彰的99名“全国优秀法律顾问”之一。

  在政府顾问的岗位上,廉高波处理过众多棘手的案件。他善于在法律框架内寻找平衡点,协调各方利益,寻求最佳社会效果。其专业意见多次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关键支撑,有效挽回了巨额损失。他还深度参与了地方立法实践,主持或参与了超过60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起草或修订。此外,他被国际评级机构LEGALBAND评为“行政法15强”,被GRCD评为“环境与能源15强”。

  商事智囊:被市场充分认可的综合服务能力

  在民商事领域,廉高波的业绩同样亮眼。他的客户名单涵盖了建行、中行、工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人保、太保等保险公司,以及华为、万科、中兴、延长石油、陕煤等众多行业巨头。他处理过大量复杂的银行贷款纠纷、能源项目争议、土地开发、股权争夺、投融资项目等。他在商事领域的专业表现获得了国际法律评级机构的认可,荣膺钱伯斯(ChambersandPartners)公司商事领域“业界贤达”称号。

  角色平衡:学者、律师与管理者的三重奏

  除了活跃在实务一线,廉高波还身兼西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学术机构与智库职务。他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反哺学术,主持或参与了物权法疑难问题研究、集体所有权行使、农民合作社法律问题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并带领团队多次深入基层进行田野调查,出版关于土地和合作社的两部田野调查报告,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一手资料。

  作为康达律师事务所的掌舵人之一,廉高波的角色从深耕西安分所的管理者,跃升为总部的执行主任。对廉高波而言,这不仅是个人职业岗位的晋升,更是其综合能力与管理才干被所内上下广泛认同的体现。他说,“管理一个大型律所,本身就需要全局视野和协调不同专业领域的能力。”也许正是他在刑、民、行多个领域的实践积累以及在政府顾问工作中锻炼出的大局观和协调能力,再加上大学教师的职业背景,使得他能在高手汇聚、大咖云集的康达律师事务所被各级合伙人所看重和认可。

  结语:在复杂法律生态中不断跃升

  廉高波的执业道路,展现了一位中国资深律师面对复杂法律生态的务实选择——不自我设限,在核心领域深耕的同时,保持应对交叉挑战的开放心态与能力。他的经历印证了,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若想满足客户真实需求、解决复杂社会矛盾,关键在于深刻理解法律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如何交织作用,并能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这份“多面手”的历练,与其说是“样样稀松”,不如说是“博观约取”,最终沉淀为一种应对法律问题的独特智慧和深厚底气。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