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全国多地马拉松赛事接连开跑,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等比赛吸引了众多跑者参与,掀起一股春日“赛事热”。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的加入也为路跑赛事带来了新的活力和亮点。
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举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马拉松迎来春日热潮
4月1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在通州鸣枪起跑。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选手参赛,年龄跨度从20岁到79岁。围绕大运河文化带,上万名跑者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核心景点燃灯塔前出发,途经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漕运码头、柳荫广场码头、甘棠大桥等地,在春日的绿树花香间领略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自然的美好宁静,奔向终点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这场赛事贯穿多个重要地标,展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成果和发展活力。
次日,2025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开赛,在“一城春色半程诗”的主题下,约2万人向着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景观大道激情出发。作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标牌赛事,北京半程马拉松一直是国内马拉松赛事中的“经典之作”。据悉,此次比赛的预报名人数高达169879人,创下历届赛事新高,京外报名人数占比近57%,京内报名人数占比约43%,赛事的成功举办掀起了群众体育的新热潮。
不仅北京,全国多地在近两日也举办了多场马拉松赛事。值得一提的是,4月20日,全国共举行马拉松比赛43场,包括上海半程马拉松、青岛马拉松、保定马拉松等在内,已成为截至目前中国马拉松官网数据记录中马拉松比赛举办最多的一日。据了解,这43场比赛遍布北京、浙江、湖南、广西等18个省(区、市),规模累计超过41万人次。赛事不仅吸引了大批跑者热情参与,借由直播、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也让各自城市的形象魅力得以展现在大众视野。
《2024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4年全国累计举办各级各类路跑赛事749场,总赛事规模高达704.86万人次,较2023年增长100万人次。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同比增长约12%至696场。
2025年,马拉松赛事的热度还在持续攀升,带动地方经济效益大涨,大型赛事如2025无锡马拉松单场拉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同比增长78.2%;2025武汉马拉松的外地跑者拉动消费总效应接近3亿元,同比增长超40%。
“人机共跑”刷新亮点
4月19日,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南海子公园南门开赛。据了解,这场赛事是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全程21.0975公里,比赛吸引了20支机器人赛队和众多人类跑者参与。这20支参赛队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各地,充分展现了国内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多元化和整体水平。
在比赛现场,人形机器人与人类跑者同场竞技,成为赛事的一大亮点,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马拉松。在赛事中,“机器人‘累到头掉’坚强无头奔跑”“唯一的美女机器人刚跑就罢工”……各式新奇好玩的机器人“显眼包”引发大众热议。
据了解,这场比赛的终点为通明湖信息城,全程设置平地、坡道、转弯等多类赛道,考验机器人的长距离耐力。最终,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夺得机器人组冠军。
天工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工Ultra”通过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来完成马拉松赛事的奔跑。“这是一次对技术的摸底,也是一次对于产业化规模应用标准的探索。”天工队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本次大赛秉持“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的理念,毕竟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测试验证平台。21公里的长距离测试以及不间断奔跑,对机器人的多项技术都是巨大挑战。
业内人士表示,“半马”实现了挑战性与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仅参赛门槛友好,而且侧重对参赛选手体能、意志力的综合考验。而人形机器人跑“半马”也是看重这些特质,希望用“半马”验证产业发展成果,推动人机协同探索,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