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 焦大在企业的生存逻辑
中国商界网 戴荣里 2022-05-19

  焦大是《红楼梦》里非常典型的一个人物,虽然出场不多,寥寥几笔,就把一个人物的历史,描绘地活灵活现,你不能不说,这是曹雪芹通天之笔的功力所在。焦大的形象,是通过个人的表现,酒醉的状态,现场的言行,别人的评述,逐渐丰满起来的。这个人物的高妙之处在于,他的出现,衬托了贾府的历史;他的境遇,显示了贾府的矛盾;他的“胡言乱语”,真实揭示了封建家族的阴暗面。

  红学专家喜欢把焦大当做一个“恶奴”看待,好像他是个居功自傲,或得理不让人的准儿。在研究者那里,焦大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恶人,是决不能和金陵十二钗相提并论的。果真如此吗?不妨让我们分析一番,外界对焦大的评价和焦大的自我认知。

  在《红楼梦》第七回中,尤氏要求下人先派两个小子把秦钟送回家去,媳妇们回到,送秦钟的正是焦大,只不过此时已经醉了,正在那里“又骂呢。”尤氏回忆道:这焦大,“只因从小儿跟着太爷出了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了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他自己又老了,又不顾体面,一味吃酒,吃醉了,无人不骂,我常说给管事的,不要派他差事,全当一个死的就完了。今儿又派了他。”可见焦大的大半生,原是有光彩的往事的。但封建等级制度害人,下人就是下人,将军就是将军。下人立功后,奖赏不过多得几两银子而已,不可能改变下人的身份。如此情景,焦大倚老卖老、借酒浇愁,也就可想而知了。人都是心理驱使的动物,心里不痛快了,自然就表现在行为上;老爷在世时,念其旧功,难免高看他一眼;老爷走了,记得这段经历的,会照顾焦大;记不得的,则会像对待其他下人一样,随便使唤焦大。何况焦大为老不尊,频频喝醉,喝醉了就胡言乱语,胡乱摆功不说,关键时刻还会不分尊卑、不分轻重,大骂不已。把太爷当时的恩典,当做自己为人处事的平台,这就难免引起大家厌恶了。每个企业,无一例外地存在着焦大一样的员工,员工层级设置的不合理,让焦大们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的。有的员工破罐子破摔,你看不起我,我却要表白表白自己对企业所做的贡献,久而久之,众人对焦大一样的员工,就十二分的瞧不起了。尤氏对焦大“视而不见”的处理态度,或许是等级制度下的无奈之举。若凭论功行赏而言,救太爷于危难中的大功,完全应予以破格擢升录用。下人身份的改变,或是焦大内心深处的渴望。

  偏偏焦大生活在万恶的旧社会,老了的焦大,越发不规矩起来。先骂大总管赖二,不该让自己去送秦钟;接着又骂贾蓉,把自己大半生前后状况进行对比,直言贾家就是一帮忘恩负义的畜生;等级森严的贾家,哪里容忍了下人如此的谩骂,所以“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这更刺激了焦大,越发怀想起自己对贾家的大恩“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家偷鸡戏狗,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焦大竟然越发连贾珍之流都说了出来,以至于“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地填了他一嘴。”读到这里,读者也会感到寒心,曾为救太爷一命而喝马溺的焦大,人老珠黄,却被主子招呼下人们填了满嘴马粪,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人生几度颠簸后,企图居功自赏的焦大,最终也没逃出下人的身份界定。这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恶果,也是焦大个人修为不足所应得的报应,也显示了贾府内部的肮脏和人性沦落的卑鄙。说真话焦大,给贾府涂抹上肮脏的印迹,贾家责罚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无论国企和私企,焦大一样的员工,自然是不算少的。在企业初建时,立下汗马功劳,但时过境迁之后,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或因期望值过高而没有达到心理预期,耿耿于怀、牢骚满腹。焦大身上所存的劣根性,当下某些员工身上,星星点点地存在着。埋怨领导不公,动辄讲陈年马月的贡献,认为企业处处对不起自己,破窗效应让类似焦大一样的员工,形成消极的圈子,侧面制衡着企业的发展;关键时刻,“焦大们”还会拿出杀手锏,将家丑一再抖露出来,让不少企业十分难堪。填上马粪,只是一时堵住焦大醉话的应急之招,却容易让焦大们永久怀恨在心,伺机疯咬,与其让其更加猖狂,不如对焦大们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给其适度的地位、奖赏或待遇,念及历史功绩,讲清现实困境,以宽容之心待之,这会给焦大们一个回心转意的机会。人心都是肉长的,要相信当年能舍身抢救太爷的焦大,原本善良。断不是一下子变成指桑骂槐的“恶奴”的。恶奴的形成,有其时代原因和内外在环境交融的影响。试想,焦大倘若能在卑微的位置上,获得应有的尊重,未必会把二郎腿翘到天上去。企业里焦大一样的员工,原也有为国为企拼命奉献的好心,一旦遇到伤心的拐点(就像太爷去世一样),心理就会极度失衡,渐渐地,从好人变成众人厌恶的恶奴,也是常态。现代企业,应该始终注意员工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员工个体,应有不同的心理规划,才能让焦大们始终保持着对企业的向心力。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师大校外导师)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重振上海生活服务业 让复商复市无障碍
20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