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 全球贸易动态变化及不确定性因素观察
中国商界网 徐德顺 2025-06-04

  当前,全球贸易遭遇到地缘政治、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新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需要认真应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丽贝卡·格林斯潘在《2024年贸易和发展报告》中的致辞或给人以启迪,“从许多方面来看,世界正经历着15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后低迷的‘新常态’增长面临进一步恶化。地缘政治和经济思维的重大转变,包括产业政策的回归、多极贸易格局和新的技术创新,表明全球化本身正处于一个拐点。这是否会导致一个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全球范式,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未来并非偶然,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随着全球化的转变,我们必须谨慎而审慎地引导它走向可持续发展”。

  全球贸易已经稳步走出谷底

  全球商品贸易持续复苏。WTO数据显示,2018—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分别为19.55、19.01、17.65、22.29、24.90、23.89和24.43万亿美元,如今已经稳步走出2020年(17.65万亿美元)的谷底。需要提及的是,疫情期间及疫情后的一段时间,包括能源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高了商品贸易额;如果按照贸易量来监测,则升降幅度会有所收敛。全球服务贸易和数字化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全球服务贸易表现相对强劲,主要得益于旅行服务、商业服务、通信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等。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是美国、英国和德国等。邮政和快递服务的自由化程度走高,如,印度取消了信件分发的法定垄断,丹麦于2024年1月1日终止了普遍邮政服务义务。金融服务和一些商业服务等,更容易通过数字化方式交付,这些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跨境交易的份额正在不断增长。WTO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24.4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024年全球商业服务出口8.69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024年全球数字化服务出口4.6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

  全球贸易结构总体恢复稳定

  2024年经合组织(OECD)《全球贸易的风险与韧性》报告显示,新冠疫情暴发仅一年后(2020年)的国际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很大,同期国际服务贸易结构的差异更为显著,后者的变化几乎是前者变化的两倍。这一数据表明,彼时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芬格—克雷宁产品出口结构相似性指数(Finger‑Kreinin指数)结果表明,尽管目前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仍然存在较大差异,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产品构成均向疫情前的结构回归,而且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构成变化幅度的差异有所缩小。2019—2023年Finger‑Kreinin指数监测表明,G7和中国的货物和服务出口结构趋于相似,2023年货物出口相似性指数值约为0.96(监测期最低值约为0.93),服务出口相似性指数值约为0.95(监测期最低值约为0.88),已逐步趋于1(1表示与2019年贸易结构完全相似,0表示完全不同)。经济体的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性高,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贸易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Finger‑Kreinin指数是衡量出口相似性的指标,而测度出口产品结构是个复杂系统工程,笔者这里忽略评价这个指数的科学性合理性。

  地缘政治对全球贸易影响加大

  俄罗斯的国际贸易受到制裁并存在外溢效应。俄乌冲突爆发后,主导实施制裁的七国集团(G7)和欧盟减少了与俄罗斯的贸易联系。除谷物、化肥、金属和无机化学品外,七国集团从俄罗斯进口的所有产品的数量和金额均大幅下降。对俄的制裁措施还包括禁止保险和金融公司向运输价格高于每桶60美元的俄罗斯石油的船只提供服务。这些制裁不但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国际贸易,也存在一定的外溢效应。

  地区安全危机引致海上运输不畅影响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息息相关。长距离运输货物主要依靠公路、铁路、空运和海运四种方式。由于海运在体积和重量方面拥有最大的承载能力,并且在长距离运输中更经济实用,所以,海运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运输方式。OECD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国际贸易货物的近一半(48.3%)依靠海运,其次是空运和公路运输,再次是铁路和其他方式。然而,由于海上运输不畅,增加了航行时间和物流成本,影响着国际贸易。例如:红海危机迫使一些大型航运和物流公司绕道非洲好望角航行,以避开苏伊士运河。此外,气候干旱使得巴拿马运河通航的船只被迫减少、恶劣的天气使得过航好望角的船只受滞,也影响着国际贸易。

  产业政策回归和关税壁垒阻碍全球贸易发展

  产业政策回归影响自由贸易。西方政治经济理论出现了新思潮,从“华盛顿共识”(1989)强调“贸易自由化”,转变到“新华盛顿共识”(2023)倡导以国家介入为主旨的产业政策,违背了WTO基本精神,给全球自由贸易添了堵。如: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2022)实施歧视性产业补贴,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2024)试图建立排他性供应链。

  特朗普“对等关税”阻碍全球贸易发展。特朗普2.0时代推出了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增加了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WTO预测,根据截至2025年4月14日实施的贸易措施,包括美国暂停的“对等关税”,预计2025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将下降0.2%。如果美国的“对等关税”得以实施和各国贸易保护措施扩大,将导致2025年世界商品贸易额下降1.5%。服务贸易虽然不直接受关税影响,但预计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以所谓的“对等关税”在全球挑起的贸易战,短期看,可能对其产生促进国内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和改善贸易条件的效应,但大多数模型和实证研究表明,中长期看,提高进口关税通常会对经济活动和贸易产生总体净负面影响。贸易紧张局势还会导致对知识产权许可的监管更加严格,从而限制数字化服务贸易的增长;还会引起伙伴国的贸易报复,进而加剧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甚至还会扩大至投资、金融、科技、教育等诸多领域,并进一步蔓延至地缘政治格局。当今世界,人们应正视已经形成的多极贸易格局,拥抱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创新,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全球化仍是大势所趋,应共同努力促成国际贸易的“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更非“负和博弈”。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史鉴 | 进士银行家:叶景葵与浙江兴业银行
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