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 综合施策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中国商界网 徐振宇 2022-06-20

  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逐步降低的基础上进一步显著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呈持续下滑的态势:2021年7月至12月,月度同比增速分别为8.5%、2.5%、4.4%、4.9%、3.9%、1.7%;2022年1-2月同比增长率虽达6.7%,但3月和4月分别降至-3.5%和-11.1%。与消费不振密切相关,诸多行业,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很多困难;部分群体收入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青年人失业率升至18.2%(国家统计局2022年4月数据,更是创出有该数据以来的新高)。稳消费与稳主体、稳就业、稳收入等等交织在一起。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应综合施策,瞄准长效机制并兼顾短期措施,在促进居民增收的同时切实减轻居民负担,实现不同政策间的良性互动与高效协同。

  增收:将促就业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在基础位置

  要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努力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扩大,为此,必须首先将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政府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快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助力高质量就业岗位与机会稳步增长。在此基础上,促进居民多渠道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降低:一是继续提高“起征点”。二是允许将更多家庭支出纳入个人所得税抵扣。考虑到日益明显的高龄少子化趋势,应尽快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管服务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尽快提高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并根据通胀因素及时调整。三是在考虑将资本所得纳入综合计税范围的前提下,降低工薪收入的边际税率。四是考虑将个税缴纳单位从个人转向家庭。

  减负:切实减轻居民负担并显著改善对未来刚性支出的预期

  各级政府应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减负集成改革,进一步在生育养育、教育培训、就医和养老等方面稳步增加支出,减轻居民负担,改善居民支出预期,以形成“有实力且敢于消费”的氛围。

  一是全面减轻居民生育养育负担。各级政府应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建立健全支持生育养育的配套政策。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社区托育机构建设,大力提升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倡导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办托班或扩大托班规模。

  二是持续减轻居民教育培训和就医负担。进一步加强对义务教育的过程管理,确保校内教育教学实现“应教尽教”“学足学好”,持续缓解学生与家长的焦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新职业新工种培训,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着力推进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加快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强重特大疾病保障功能;加快推进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探索建立基本医保外高额医疗费用的补偿机制。

  三是稳步降低居民养老负担。逐步建立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综合保障制度,降低养老服务支出;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推广“农村老年公寓+养老服务”等模式;大力发展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服务,加快培育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新业态;完善医养结合支持政策、医保支付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进一步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

  拓新:顺应消费趋势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促进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一是在推动实物消费提档升级的前提下,继续放宽教育培训、文旅、健康、养老、托育等领域市场准入,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将加快文旅、教育培训、养老托育、健康、体育和家庭服务等领域的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方向。二是全面把握当前消费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复杂化、动态化特征,既要顺应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也要顺应消费分层分化趋势,以更多样化的新业态新业种新模式促进新型消费加快成长,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协同:实现促进消费与其他政策的良性互动

  一是在落实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中切实促进消费。各级政府应强化兜底保障职能,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强化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帮扶,实现困难群体精准识别和应救尽救,切实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通过发放食品券和定向服务券等方式,促进城乡低收入群体、老年群体和行动不便群体等特殊群体的消费。

  二是在制度型开放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消费。一方面通过主动降低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增加进口,提高国内市场供给的丰富度,在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并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的基础上扩大消费;另一方面继续引进高质量外资,助力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品牌提升,通过增加国内高水平、高质量供给扩大消费。

  三是在市场与政府高效协同中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壮大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政府应继续聚焦“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强化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监管,更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开放包容、公平竞争、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另外,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停业关张比例呈上升趋势,居民收入增长乏力,部分群体房贷、车贷、消费贷不能及时偿还,“活下去”成为不少群体的现实需求,对未来持悲观预期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为此,政府应当通过减税、降费、降息、发放补贴等多种纾困措施设法保住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稳住市场预期,才能真正促进消费。

  (作者系南京审计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教授、江苏省政府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内贸流通专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专栏作家 | 成功的阶梯法则
202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