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来,在全球经济负重前行的大背景下,美国新政府将国内就业难题、产业结构问题片面归咎于自由贸易,以“本国优先”取代全球主义,从过往全球化的吹鼓手转变为如今逆全球化的急先锋,再次抡起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于2月13日宣布决定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于4月2日所谓的“解放日”签署“对等关税”行政令,严重冲击了全球经贸秩序。美国关税大棒成了今年影响全球贸易系统的最大干扰因素。本文基于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两大国际权威机构10月公布的报告,观察与思考当下全球贸易形势及未来走势。
WTO:关税政策影响滞后
关税上调对全球货物贸易的直接影响滞后。关税上调对全球货物贸易有直接影响,但影响有滞后期,主要体现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WTO报告认为,由于目前关税上调,且贸易政策仍高度不确定,随着累积库存减少和GDP增长放缓,预计前期采购将减少。发达经济体已出现贸易和制造业产出可能疲软的迹象,包括企业和消费者信心下降,以及就业和收入增长放缓。但是,2025年上半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长速度超过预期,原因是美国进口在预期关税上调前激增,以及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和北美的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支出加速增长。为此,WTO经济学家修改了对今明两年贸易的预测,将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增长预测上调至2.4%,高于8月份的预测值0.9%,并将2026年增长预测下调至0.5%,低于8月份的预测值1.8%。
关税上调对全球服务贸易的间接影响逐步显现。尽管服务贸易不直接受关税影响,但它可能通过与货物贸易和产出的联系受到间接影响。鉴于关税实际上调实施的相对缓和性,WTO也调整了预测,预计全球服务出口增长从2024年的6.8%放缓至2025年的4.6%和2026年的4.4%。服务贸易预期下调,主要是由于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预期增长放缓,但预计数字化服务的增长仍较强。
各经济体进出口贸易表现不一。货物出口方面,2025年上半年,亚洲领跑增幅达10.4%,北美地区增速放缓为3.0%,欧洲地区保持相对平稳增幅下降0.3%,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增幅为7.4%,非洲增幅为6.3%,中东地区增长了3.7%,独立国家联合体(CIS)包括部分联系国和前成员国降幅为1.5%。货物进口方面,2025年上半年,南美洲(14.7%)和非洲(13.7%)引领增长,其次是北美洲(9.4%),亚洲(5.8%)和中东(5.1%)增长较为温和,欧洲(2.4%)和独联体(2.2%)增长最慢。
多种因素促成了宏观经济环境的韧性。WTO报告分析,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比预期更为积极。总体通胀下降、支持性财政政策以及劳动力市场紧俏等因素共同提振了实际收入。欧洲在经历了两年高能源价格抑制工业活动和投资之后,总需求出现回升。亚洲出口表现强劲,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相关产品方面,这与全球该领域投资激增的趋势一致。但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的宏观经济前景不容乐观。通常的经济预测模型也得以印证,关税会“传导”到最终商品价格。
UNCTAD:全球贸易依然强劲
尽管存在政策变化和不确定性,全球贸易依然保持强劲。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持续存在以及全球经济环境充满挑战,但是2025年上半年贸易仍保持正增长。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均呈现持续扩张,这主要得益于发展中经济体的强劲表现,南南贸易的上升提供了支持。UNCTAD报告认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延续积极态势,环比增长约2.5%。与2025年第一季度相比,货物和服务均实现大幅增长。货物贸易环比增长率从约2%小幅上升至2.5%,服务贸易增速在第一季度收缩后重回正值。制造业在第二季度仍是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电子行业领头。对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强劲需求持续推动汽车行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制造业在当前贸易扩张阶段的核心地位。
UNCTAD的预测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贸易额将继续增长,其中商品贸易预计环比增长约2.5%,服务贸易则强劲加速,环比增长约4%。除非2025年最后几个月出现重大负面冲击,否则全球贸易额预计将超过2024年。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额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商品贸易增长率约为5%,服务贸易增长率约为6%。
UNCTAD报告分析认为,阻碍贸易前景的负面因素一是美国贸易政策持续存在不确定性。尽管美国已经达成一些贸易协议,但仍有许多细节需要敲定。此外,针对特定行业征收额外的关税仍然很有可能。二是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持续不断的冲突。地缘政治不稳定预计将持续影响全球贸易,而持续不断的冲突也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其中一些因素可能会加剧,从而可能改变区域贸易格局,并可能引发能源和粮食安全问题。三是为应对全球产能过剩,限制性政策再次抬头。以国内市场为重点的产业战略,加上美国对进口商品需求的减少,可能会加剧某些行业(例如钢铁)的供应过剩,促使各国采取防御性贸易措施。
影响全球贸易前景的积极因素,UNCTAD报告分析认为,一是更强劲的经济增长和货币支持。全球增长预测的上调,加上主要经济体可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预计将维持经济增长势头和全球贸易活动。二是负面政策溢出效应有限且服务贸易增长。预计大多数国家政府对美国贸易限制的贸易政策反应仍将有限,而服务贸易可能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政策变化的影响,从而支持全球贸易的进一步增长。三是多边贸易体系的韧性和贸易合作范围的扩大。尽管多边贸易体系存在诸多弱点且需要改革,但近几个月来,在许多国家的承诺支持下,该体系仍保持了相对韧性。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合作似乎正在加强,这可能转化为政策不确定性的降低和贸易增长的提高。
中国外贸稳中向好
中国外贸在复杂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2025年以来,中国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口产品向新向优、进口运行逐步回升、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等特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未来中国外贸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来自美国加征关税和出口管制的扰动。
期望国际贸易秩序增添更多的确定性。正如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阿拉最近所言,“当今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扰乱。多边合作本身也受到了质疑。……当前扰乱的一个积极方面是,它们提醒了许多政府、企业和家庭,他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可预测的贸易条件是多么宝贵……”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