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在浙江——胡海岚:获得“女性诺贝尔科学奖”
中国商界网 广 人 2024-06-07

  胡海岚1973出生,浙江东阳人,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2002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Julius Zhu博士的实验室工作;2004年至2008年在冷泉港实验室Roberto Malinow博士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工作;2008年12月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15年5月加入浙江大学;2019年7月获得“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2021年9月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外号”叫“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主要从事情绪与社会行为的分子与神经环路机制研究。现任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执行主任。

  (一)少年立志,奋进努力

  胡海岚出生于浙江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钟灵毓秀的江南成长,自幼深受熏陶,自带一种江南女子的温柔婉约。在她的身上有一种柔和美丽的气质,从小就有一个“长大之后成为科学家”的梦。我们知道,每一个优秀的学子都离不开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胡海岚也不例外。她曾在东阳读了半年小学,后来来到杭州读书。她学习成绩一直都很稳定,一般都是年级排名前五。家长几乎没有为她学习的事情烦心过,她都是乖巧地完成作业,并进行复习和预习。胡海岚在学生时代就是同学们口中的“学霸”,她对于学习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一有空就钻研物理知识,不仅局限于课本,甚至连课外的知识她也研究。高中时期,她就读于著名的杭州二中,杭二是浙江省内数一数二的知名高中,这里高手云集。胡海岚的理科成绩却独领风骚,曾被称为“全年级数学最好的女生”,物理成绩更好,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她在物理学上的研究认识甚至超过自己的老师,并斩获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被提前保送北京大学生物系,从此迈进北京大学的校门。虽然她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北大,但胡海岚依旧没有放弃认真学习,在北大生物系中她的成绩依旧拔尖,在与更多优秀学霸的学习交流之中,胡海岚如鱼得水,得到了更多学习资源和更广阔的途径。在学习的间隙之中,胡海岚也非常擅长与人交际。她的许多朋友都曾夸赞她是一个很可爱很有趣的人。

  1996年,胡海岚从北大顺利毕业后,当时她面临着是直接考取研究生或者出国留学的两种选择。她十分冷静的分析自己科研方向,认为自己还是需要去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拓展视野,于是果断选择出国留学。她很快就顺利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了国外的求学生涯。胡海岚在加州大学的生物系,她经历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习生涯。由于胡海岚性格十分开朗率真,而且科研能力很优秀,因此她很快就得到加州大学同系师生们的喜爱。2002年胡海岚从加州大学毕业之后,又顺利进入到Zhu博士的实验室开始了科研生涯。由于胡海岚在实验室中突出表现,她又很快进入全球顶尖的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的Roberto Malinow博士实验室,开始了她的博士后工作。这是所有生命科学类专业学者梦寐以求的“圣地”,它的影响力在全球都是名列榜首的。但这只是胡海岚这位名副其实学霸走向成功的序幕!

  (二)弃美回国,报效祖国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举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北京,而此时的胡海岚也学有所成。她思乡心切,即使面对美国多家科研机构给出的高额薪资,也毫不犹豫地选择拒绝。因为胡海岚知道她的根在中国,她的梦想在中国!

  胡海岚在美国求学的经历没有让她产生留恋之情,她毕业没多久就返回祖国。在胡海岚眼中,比起美国人开出的优厚生活条件,祖国的发展更让她心存挂念。在这种情况下,胡海岚最后决心选择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效力。胡海岚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担任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她身上肩负着全国抑郁症患者的期待。她还曾主持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还作为骨干参加了科技部973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研究等科研工作。为国家的科研计划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力量。为此,胡海岚和她的团队正在努力。

  目前,胡海岚所带领的团队在心理学研究上走在世界前沿,对于我国的抑郁症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有人曾经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对于像胡海岚一样的学者来说,这样的话是铭记在心底最有重量的一句话。她放弃自己的私人时间,放弃了高昂的补偿和富裕生活,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有无数人因为她的研究获得救赎。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像胡海岚一样的前人指导下,只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祖国建设而奋斗。

  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胡海岚已经到了她所在的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工作,这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机会。科学家们能找到一个好的平台去支持自己科研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们会格外看重实验室的实力。

  然而,当时令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时候,胡海岚突然选择回国发展了。对于她这样国际知名度都很高的科学家愿意回国发展,大家当然是喜闻乐见。她在事业发展如此顺利的时候,毅然回国的这份勇气让很多人敬佩,毕竟在她所研究的领域中在殿堂级实验室工作的机会,这是多少人十分渴望的。其实,胡海岚在冷泉港实验室的实验成果,可以预见会比在国内更快做出来,但是她选择回到中国,让自己的祖国和自己一同见证她研究成果的诞生,这充分说明在她的心中,国家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后来,胡海岚到浙江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和实验室的工作,同时还有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她在紧张忙碌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并没有让这个外形优雅大方的女科学家有所退却,她很享受这种忙碌的科研工作,而平时的教学工作对于她而言,可以算是实验室工作的一种放松形式。到目前为止,胡海岚已经带了5名博士生,这些学生基本都是多次获得过我国最高级别的奖学金,累计已经达到10人次。据胡海岚所带的学生回忆,胡海岚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老师。在授课的时候,胡海岚总是讲得很生动,而且特别愿意结合她所从事的研究去讲解知识难点。虽然她的工作一直都很忙,但她从不吝惜时间去解答学生们的疑问。经过多年的研究,胡海岚所研究的神经环路与行为可塑性方向终于有了重大的突破。现如今,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经高达3.5亿人,中国的人数更是接近一个亿,因此抑郁症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了。因此,很多人都说,胡海岚的研究是十分有社会价值的。

  2015年到2018年间,胡海岚先后在《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上发表数十篇专业性论文,还曾创下“一期双刊”的记录。理论的收获让胡海岚在实践上也得到了进步,她带领的团队经过10多年的兢兢业业,在人体神经的研究方面终于有所收获。当她的文章在《自然》的国际刊物上发表时,顿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以,当胡海岚被人民日报评为“亚洲第一人”时,她感动万分,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尤其是在近几年来,她不断的在研究抑郁症药物领域有所突破,2020年获得“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这是对她的褒扬,也是对她的钦佩。我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很多出国留学的学子,也有很多学成归来的英才。现在胡海岚也是其中的一人。这些年来,清华和北大作为国内的最高学府,却一直饱受争议。大家都知道国家一直以来给这两所高校提供了很高标准的研发经费,但是这两个学校却成了“留学生培养基地”。更重要的是,留学的很多学生都没有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弃美归国的北大才女胡海岚的感人事迹,也为更多准备报效祖国的人做出了很好榜样。

  (三)科研成就,硕果累累

  胡海岚在情绪、抑郁症的分子机制、社会竞争的神经调控等脑科学前沿方向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主要观点有:第一,正常情绪的神经编码机制。在近一个世纪神经生物学在感觉系统的神经编码问题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内在的情绪在大脑中怎样被表征、被编码的问题仍远未解决。在前人工作基础上,胡海岚在同一个动物脑中利用神经元活性标记分子c-fos同时标记两种不同的情绪环路。利用这一双标记技术我们在大脑的不同脑区观察到多种独特的表征形式,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使在单细胞层面和全脑范围同时考察两种不同刺激在同一动物脑中的编码模式成为可能。异常情绪(如抑郁症)的神经环路及分子机理。第二,抑郁症影响着千万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2020年之后抑郁症已经成为继心脏病影响世界人民健康的第二大疾患。胡海岚通过高通量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已系统筛选出在抑郁动物的缰核中有异常表达的基因。在此基础上, 结合药理学, 脑区定点的基因操作进行在体研究,验证候选基因在抑郁行为中的作用。第三,社会竞争的神经环路机制。社会竞争和等级行为是具有社会性动物群体中几乎最基本的行为范式。它利于群体的稳定性,并且根据等级位置对个体的多项生理指标和健康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胡海岚正在利用光遗传学来进一步解析内侧前额叶皮层上下游参与社会地位调控的神经环路。

  与此同时,2008年胡海岚回国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15年5月加入浙大进行教学和研究。尤其是近6年来在情绪的神经编码、抑郁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社会等级的神经基础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应用价值的系统性原创成果。截至2015年12月,胡海岚在《科学》,《细胞》《神经元》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与他人合作专利一项:抑郁症的调节因子及其应用。2018年2月15日,《自然》杂志同期刊发两篇来自胡海岚团队的研究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郁分子的作用机制,推进了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认知,并为研发新型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多个崭新的分子靶点。胡海岚由此荣获全球脑科学领域最高奖项——IBRO-Kemali国际奖,45岁的她成为亚洲第一人;随后她再次斩获2019年何梁何利奖中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1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莱雅基金会宣布2022年度第24届杰出女科学家奖得主名单。在5位获奖者中,包括作为亚洲杰出女科学家的代表,来自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胡海岚教授。她因在神经科学,尤其是抑郁症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奖。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于1998年设立,有“女性诺贝尔科学奖”之称,20多年来共选出122名获奖者,2021年表彰了5名女科学家。我国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的人数目前共6位。胡海岚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于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第62届中国特许加盟展开幕 创业开店热潮燃动京城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