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中国商界网 林日葵 俞佳露 来燕 2025-03-02

  我们认为,向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是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这一主旋律的核心在于通过传承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汲取先进管理经验,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动能。

  一、从杭州有关企业的合作说起

  最近几年来,杭州有的企业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说,有一家知名企业就提出“产业融合”与“变道发展”的思维和理念,各项业务得到稳步拓展。尤其是在房地产市场处在低谷的情况,通过与国内的一些优秀企业进行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共赢。

  1、与优秀企业合作观察

  我们认为,与优秀企业合作是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与开拓市场的重要路径。近几年来,这家知名企业先后与国内几家优秀企业,其中有滨江集团和绿城集团等上市企业,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共同开发的约10个项目中,其中有的当年开盘,当年就清盘。有的正在热卖之中,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与优秀企业合作体会

  我们认为,通过了解这家企业与优秀企业合作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资源互补的重要路径。主要体会有:

  第一、从实现战略协同与资源共享来看。优秀企业往往具备清晰的战略布局和资源整合能力。合作中需注重目标对齐,通过‌共同使命驱动‌形成利益共同体。例如,这家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有较强的战略协同能力,滨江集团有很好的品牌和较强的管理经营能力,绿城集团有较强的设计和市场营销能力。这样的合作模式,就形成一种战略协同、资源共享,合作共羸的发展格局。

  第二、从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来看。优秀企业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专业化能力体系‌。例如,这家企业与滨江集团和绿城集团均派出相关专业和责任担当较强的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相关项目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从机制和流程等方面更加科学化,从而提升合作信任度。

  第三、从人才培养与业务推动来看。这家企业与优秀企业合作加速人才成长与业务升级。近几年来,这家企业结合合作项目,先后派出一批又一批人员参与有关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既学习合作单位的经营管理经验,也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业务整体向规范化发展。

  3、与优秀企业合作思考

  我们认为,与优秀企业合作的深入思考需围绕战略协同、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等维度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当前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从战略协同与资源整合来看。合作前需明确双方战略需求,通过深入调研企业业务模式与市场定位,制定与其匹配的合作方案‌。并实现‌资源互补性,选择合作方时需关注市场或管理优势。资源整合需以契约精神为基础,明确权责边界,如合作协议中规定利益分配与风险共担比例。

  第二、从信任与利益平衡来看。需要通过透明沟通与履约承诺建立信任,促进成员间的相互理解与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意识。

  第三、从合作机制建设来看。合作流程需符合公司章程与行业规范,例如依法制定合作协议,规范决策流程与监督机制。实现‌契约化与流程标准化,确保合规与持续发展。

  由此看来,政府需要重视培育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基础。政府要建立完善政策体系,培育创业创新的新生态,形成一种对人才和企业的友好氛围。政府要重视保护企业的优质人才资源,企业家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因此,保护企业和企业家这个特殊的“财富”,这也是社会的责任。所以,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集思广益,强强联合,合作共赢,这也是成就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保障。

  二、向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是新时代的主旋律

  向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推动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新时代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当前应该着重发扬以下三种精神:

  1、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艰苦创业精神

  我们认为,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艰苦创业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艰苦奋斗的精神来看。艰苦奋斗精神是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本色和传统。例如,老企业家艰苦创业精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其中,许多人都是‌白手起家,在逆境中突围。如宗庆后以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起家,通过代销汽水、文具等积累原始资本,最终将娃哈哈发展为国内饮料行业领军企业。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忍受挫折与寂寞,以“善变”心态应对市场波动,保持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如当下杭州市不仅有“六小龙”“七小龙”,而是有一批“小龙”正在依靠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的涌现出来。

  第二、从‌主动担当的使命意识来看。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主动承担产业链升级、稳就业保民生等责任,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企业价值。例如,华为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一面旗帜!

  第三、从多维融合的责任担当来看。新时代有很多企业和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员工福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赢。并严格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通过契约精神维护交易公平性,以诚信经营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2、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我们认为,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

  第一、从‌战略格局与国家使命融合来看。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主动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通过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推动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向高端攀升,实现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型。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新能源企业中的比亚迪等。这些是值得借鉴的。

  第二、从‌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来看。优秀企业和企业家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为驱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核心技术自研能力,解决关键技术“短板”。这些企业和企业家既面对当下,又着眼未来。

  第三、从创新驱动的社会价值来看。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社会效益,注重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表率。

  3、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家国精神

  我们认为,新时代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家国精神,是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价值内核,体现为将企业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与民族复兴的使命联结。

  第一、从国家使命与市场活力统一来看。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能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彰显“国家所需即企业所向”的责任意识‌。他们强调“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要求企业超越短期利益,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和长期社会效益。

  第二、从‌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来看。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国家战略、民族复兴紧密结合,主动承担产业报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社会责任。因此,许多优秀企业和企业家都明确提出要“牢记产业报国初心”,体现了将家国情怀融入企业战略的实践。

  三、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深度观察

  新时代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国家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持下呈现出新特征与新态势。2025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积极信号。尤其是从制度环境优化和法治保障增强方面显得更加突出,这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增强了信心。所以,新时代呼唤民营企业需要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

  我们认为,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主要原因在于民营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从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来看。近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例如,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浙江和广东等地通过数字化转型培育民营经济增长点。这些成功案例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从新时代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提出更高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民营企业要顺应经济新格局,找准定位,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同时,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三、从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为优秀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成长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减税降费、融资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这些政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占领“新高地”

  我们认为,新时代需要更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占领“新高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来看‌。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贡献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表现出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从‌民营经济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来看‌。尽管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外部环境变化等,但这些困难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改革和发展来克服。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减税降费、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融资、鼓励创新驱动等措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发展机遇。尤其是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消费升级、数字化转型等趋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三、从‌民营经济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来看‌。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促使民营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民营经济要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加快建设,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民营经济还要在履行社会责任、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3、新时代需要涌向更多的民营企业优秀人才

  我们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强化人才支撑,要通过机制创新、政策保障、产教融合等举措,构建更具活力的人才生态体系,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民营经济发展浪潮。

  第一、从创新引才机制与突破地域身份壁垒来看。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推行柔性引才模式。例如,长三角地区通过“候鸟专家”“周末工程师”等机制,促进高校智力资源向民营企业流动;又如,粤港澳大湾区以“人才飞地”实现跨区域人才共享,打破户籍社保限制。二是‌拓展多元引才渠道。线上“人才直播间”与线下“人才集市”结合,实时对接企业需求与人才资源,提升岗位与创新项目的匹配效率。

  第二、从深化产教融合与定制化培养技能人才来看。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强化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等方式,将人才培养嵌入产业链,为民营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授权企业自主评价。例如,深圳授权华为、腾讯等91家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超10万人次,构建“能力+业绩”导向的评价体系。

  第三、从改革评价体系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来看。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要‌破除“四唯”导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鼓励人才在技术攻关、产业升级中展现价值。二是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推广“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青年人才通过攻克技术难题脱颖而出,形成创新成果转化良性循环。

  第四、从优化政策环境与强化引才留才保障来看。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要‌完善人才“政策包”。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分类制定高端紧缺岗位清单,强化“双招双引”联动效应。二是要‌加强金融支持。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解决民营企业引才育才中的资金瓶颈。

  由此看来,通过上述系统性举措,既能破解民营企业“引才难”“用才难”问题,又能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民营经济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作者系浙江英冠属相文化创意公司总经理林日葵,浙江英冠控股集团总监俞佳露,浙江英冠控股集团人力行政中心总经理来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科技为美赋能,净醒智启未来 “AI时代,净醒洁面开启美业新质生产力”品牌发布会圆满举行
2025-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