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媒体频频报道杭州“深度求索”和“宇树科技”等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国家举办的一些重要座谈会消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企业主要负责人都坐在座谈会的重要位置上(俗称“C位”),这说明党中央对这些80后年轻科学企业家的重视和期盼。换一话来说,座位不是采取“论资排辈”,而是“论智排位”方式进行安排。这个不寻常的举动引起我的深度思考,新时代需要这些有家国情怀和引领科技变革的年轻科学企业家,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和未来。
一、“论资排辈”的深度观察
“论资排辈”作为社会运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不同领域呈现出复杂的运作逻辑。然而,这种“论资排辈”现象已经成为体制内的“隐性契约”。比如说,体制内单位普遍将资历视为晋升的重要考量,尤其是在某些岗位稀缺时,年龄和工龄等指标成为平衡利益的重要工具。但是,这种机制曾经导致部分有能力者错失机遇,造成“躺平”或“求稳”心态。因此,“论资排辈”本质上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工具,其存续既反映社会传统惯性,也暴露评价体系的局限性。所以,未来我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在尊重经验积累与激发个体潜能之间寻求平衡的方式。由此看来,当下研究和探讨“论资排辈”的问题,对于适应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论资排辈”含义和由来
“论资排辈”是指根据资历的深浅与辈分大小来决定其级别和待遇高低的一种制度及方式。具体来说,“论资排辈”中的“论”表示根据,“资”表示资历和资格,“辈”表示大小或前后顺序。这个现象似乎是过去许多人习惯成自然的一种做法。
“论资排辈”的做法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官场和军队中,这种做法尤为常见。例如,在明朝,为了选拔官员,时任吏部尚书的孙丕扬创立了“掣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拔官员,以避免官员内部的“关系网”和营私舞弊行为。尽管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它更多的是一种治标的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官场潜规则的问题。
从“论资排辈”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来看,在古代中国,官员的晋升和任命常常依据资历和辈分,以确保权力的平稳过渡和内部和谐。在现代企业中,“论资排辈”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晋升与评功评奖等方面。尽管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不利于激发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结果的公平性,避免主观随意性。这也是这种现象能够延续的深层根源之一。
2、“论资排辈”是社会的产物
“论资排辈”作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其形成机制与历史传统、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等深层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维度进行解析这个社会产物。
第一,从历史与文化基因的延续来看。“论资排辈”植根于中国传统宗法制度,以“长幼有序”与“尊卑等级”为核心,在家庭、官场等场景中形成权威秩序。例如,家族中长辈掌握话语权,官场中资历与职位挂钩,这种文化惯性至今仍在体制内和职场中延续。
第二,从制度惯性下的现实妥协来看。因能力评价的模糊性,在缺乏客观评价体系时,资历成为最易量化的标准。例如,体制内晋升常因“能力难以衡量”转而依赖工龄,以减少争议并维持表面公平。
第三,从利益群体的隐性操控来看。既得利益者通过“论资排辈”巩固自身地位,压制新生力量。例如,部分行业垄断者以资历为壁垒,阻碍新人进入以维持高额利润。
第四,从现实社会运行的适应性来看。“论资排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可以起到简化人际关系复杂度的作用。例如,职场中按资历分配任务或荣誉,避免因“破格提拔”引发内部矛盾。这种现象常常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3、“论资排辈”带有封建社会色彩
“论资排辈”作为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其封建色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论资排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产物来看。封建社会以家族为核心,通过血缘亲疏和辈分高低构建社会等级。例如,家族中“年长的说了算”,官场中“官大的说了算”,这种规则直接映射封建宗法制度对资历和辈分的依赖。
第二,从权力结构的典型特征来看。封建官僚体系常以资历为晋升标准,压制年轻人才。同时也是潜规则与陋习传承,“媳妇熬成婆”是现象普遍,资历积累过程中形成繁复的服从性规则,最终演变为系统腐败的温床。
第三,从效率与公平冲突来看。封建色彩浓厚的“论资排辈”要求服从传统秩序,而现代社会强调以能力为核心的竞争机制。前者埋没人才活力,后者推动创新。因此,封建制度下权威来自年龄或职位垄断,而现代治理要求权力来源于专业能力和实际贡献。
第四,从封建残余的延续与变革来看。“论资排辈”虽在特定历史阶段维持秩序稳定,但其本质仍是封建等级观念的延续。现代社会需要通过选拔机制改革与评价体系重构,逐步消解其负面影响。
二、“论智排位”的深度思考
“论智排位”是一个全新问题,简要的说就是要根据当今优秀人才智慧和能力进行排位。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及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社会背景下,深度思考“论智排位”的问题。我们认为,智慧不仅仅是聪明才智,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勇气。因此,“论智排位”体现在多个方面,我们应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思考这个问题。通过“论智排位”现象,思考如何不断修炼自己,提升内在力量,才能真正成为强者。
1、“论智排位”内涵和需要
“论智排位”有其内涵与需要,是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呼唤。可以简要从下三个层面进行认识和理解:
第一,从“论智排位”的内涵来看。他们体现在我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是在某个行业和领域中做出重大或杰出贡献的领导者。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认知能力,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第二、从“论智排位”的需要来看。在当下人工制能时代,他们都是引领性和代表性的知名人物,会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鸣。尤其是在当前世界各种复杂的局势下,他们有直接教育和示范作用。
第三,从“论智排位”的人物故事来看。这些人物都不是一般的人物,而是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且都有传奇的经历和故事。
2、“论智排位”是社会进步
“论智排位”是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体现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第一,从“论智排位”起点来看。他们是现代智慧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先进代表人物。他们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结合,形成“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反映社会进步力量。
第二,从“论智排位”的路径来看。现代社会已进入“认智红利”时代,个人及群体对规律、人性的深刻理解能力,成为突破阶层固化的关键。“论智排位”通过促进认知公平,可提升新质生产力。
第三,从“论智排位”的社会效应来看。可以改变社会生态,促进社会进步生态的发展。所以,“论智排位”标志着社会进步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重构”,真正实现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三、“论智排位”现象深度反思
“论智排位”现象体现观念变革、社会进步、时代呼唤。因此,我们对“论资排辈”与“论智排位”要作深度反思。
1、排位与智慧的关系
我们应该将“排位”意识作为方法论原则,强调对人际关系进行重要性排序。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排位”方式可以调动一批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智慧力量创造中国,用智慧华章塑造未来中国。
2、“论智排位”是新时代选择
我们已经认识到“论智排位”是时代的选择,社会的进步。因此,在人工制能时代,要善于发现新人才,总结新经验,破除“姜还是老的辣冷”的陈旧观念。这样,才能形成从上到下“论智排位”的好风尚。
3、从“论资排辈”到“论智排位”是质的飞跃
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论资排辈”,而是“扬弃”(黑格尔语)“论资排辈”。它们两者之间有着某种内在逻辑联系。好比说,前者似乎是一个是“创业者”,后者似乎是一个“创新者”;前者好像是一辆“燃油车”,后者好像是一辆“新能源车”。所以,两者只是时代不同,需要“变换赛道”行使,这也是探索从“论资排辈”到“论智排位”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