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调的一天
中国商界网 2025-05-22

  清晨七点,中交一航局五公司狮子洋项目部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对讲机里的呼叫声此起彼伏:“薛调,港口大道的土方得赶紧清理!”“薛调,现场大门口堵了辆车!”“薛调,48号盖梁人手不够!”

  一身蓝色工装被汗水浸出深浅不一的色块,安全帽下露出晒得黝黑的脸庞,项目调度薛景春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工地间,身姿格外醒目。他一边快速前行,一边回应对讲机:“吊车往东侧挪两米!”“混凝土罐车从前面通道进!”只要他的声音响起,现场施工人员就仿佛吃下了“定心丸”,紧张情绪瞬间缓和。

  今年,是薛景春扎根工地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前,刚退伍的他加入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成为一名起重工,跟着师傅学习查阅图纸、操作机械,常常在工地上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十七年摸爬滚打,使他对各类机械设备了如指掌。后来,他又转任下料车间主任。不过对他而言,成为项目调度,才是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大考”。

  协调各方资源、处理突发状况、与天南海北的工人沟通,对刚刚上任的薛调而言,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挑战。起初,面对来自五花八门的方言,薛景春总要竖起耳朵,反复琢磨对方话语的含义。可如今,他不仅能听懂各地口音,还能用方言和工友们打趣:“老张,侬这上海话讲得老灵额!”一句句诙谐的调侃,常常逗得大伙开怀大笑,现场紧张氛围也随之烟消云散。

  五月的广东酷热难耐,施工现场如同一个“闷罐”。上午九点,烈日高悬,薛景春站在48号盖梁旁,仰头仔细查看施工进度。汗水顺着安全帽的边缘不断滑落,在他古铜色的皮肤上划出蜿蜒的痕迹,薛调却毫不在意。然而看到有工人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他便立刻关切地说道:“老李,天气热,快去驿站喝瓶凉茶歇会儿,别硬扛!”随后又转头叮嘱现场负责人:“给大伙多发些藿香正气水,千万不能中暑!”在工友们眼中,薛景春就像一位贴心的老大哥,早已是工地上的“亲人”。

  可这个会照顾人的老大哥,也会有不通人情的一面。“咱们运架梁,要想提高效率,运梁车喂梁就必须争分夺秒!”薛景春仰头紧盯着高空缓缓移动的厢梁,沙哑的声音中透着坚定。前不久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架梁时间延迟了半小时,当即召集所有人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司机们反复练习提梁操作,直至每个动作都精准无误。

  “右摆15度!停!慢放!”薛调全神贯注地盯着吊装作业的每一道工序,顾不上擦拭脸上的汗水,眼神中满是严肃,“不能有半分差错,不能耽误工期。”从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工地,到暮色完全笼罩现场,他始终坚守岗位,未曾有丝毫懈怠。

  下午六点,夕阳把龙门吊的影子拉得很长。刚在工地上吃完盒饭,薛调的对讲机又再次响起——今晚要浇注关键段的混凝土。他没有片刻犹豫,骑上电动车,迅速驶向施工现场,身影渐渐消失在一片机械轰鸣中。狮子洋畔,薛调的故事,还在继续……(文/图宋佳音)

声明:本文为广告推广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听声辨“病”的第二十七载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