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未至,琼岛的椰风已裹挟着柊叶的清香漫过街巷。
《2024海南粽子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粽子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4年全国粽子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大关。与此同时,2024年海南粽子市场规模突破10亿元大关,全省粽子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63家,仅次于浙江、山东、广东,位居全国第四,稳稳跻身“吃粽大省”行列。在浙江的五花肉粽、广东的裹蒸粽、北京的黄米小枣粽等传统派系林立的中华粽艺版图上,以其独特的地域风味,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近期揭晓的“2025年度深受网友喜爱的十大海南粽子品牌”评选中,海南老字号拾味馆·海南菜出品的「拾味粽」脱颖而出,摘得桂冠。这枚备受青睐的海南味道,究竟藏着怎样的独特奥秘?
山海孕育的地道海南风味
从选材的讲究到古法工艺的匠心坚守
不同于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粽子,拾味粽坚守传统工艺,从洗叶、裹粽到蒸煮,8道工序全手工完成,将古法匠心融入每一枚粽子,还原海南人记忆中的“古早的海南味”。
拾味馆・海南菜今年推出的粽子共有三款:海南鲜肉蛋黄粽、黑猪肉蛋黄粽以及同款黑猪肉粽。其内料选用,颇有讲究。
首当其冲的火山岩富硒土壤孕育的高品质香糯米,蒸煮后米香四溢,口感软糯且富有韧性,每一口都饱含谷物的天然醇香。
核心食材猪肉是另一关键。拾味馆·海南菜地道「海南鲜肉蛋黄粽」,采用本土纯生态猪肉养殖,肉质精、鲜、美。「黑猪肉蛋黄粽」以及同款「黑猪肉粽」,则精选海南本土散养黑猪五花肉,肉质紧实,雪花脂肪均匀分布,经焖煮后肉香醇厚,入口即化,肥而不腻。
此外,黑猪肉富含不饱和脂肪,每百克胆固醇比白猪肉少一半,还含有白猪肉没有的亚麻酸,全蛋白质比白猪肉的要高,且具有味道纯正香浓、口感好,肌肉弹性强、拉力大等特点,兼具美味与营养。
粽子的灵魂,一半在馅,一半在叶。拾味粽的“外衣”同样讲究,采用海南特有的野生柊叶。这种叶子宽大柔韧,不仅能够完美地包裹住丰富的馅料,在炖煮过程中,柊叶的草木清香渗入糯米,赋予粽子独特的野性风味。
据西晋嵇含所著的植物志《南方草木状》中记载:“冬叶,姜叶也,苞苴物,交广皆用之,南方地热,物易腐败,惟冬叶藏之,乃可持久。”指出了柊叶的“天然防腐保鲜”特效。海南人用其包粽的传统已有上百年,对许多海南人来说,吃不到柊叶包成的猪肉粽子,端午节就少了许多韵味。
如果你是蛋黄控,「海南鲜肉蛋黄粽」和「黑猪肉蛋黄粽」绝对是你不容错过的“梦中情粽”。其蛋黄选用海南生态散养跑海鸭所产鸭蛋,经海南红土腌制后,宛如金色宝石镶嵌在粽米中,沙软流油,咬开瞬间金黄咸香四溢,成为整枚粽子的“灵魂担当”。
此外,为保证品质,拾味馆・海南菜秉持“慢工出细活”的理念,拒绝工业化生产的捷径,每一枚粽子都坚持炖煮15小时,这种制作工艺既延续了海南传统粽艺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美食创新巧思,让拾味粽在传承与创新中散发独特魅力。
多元吃法与精致礼盒装
自享便捷与赠礼体面两相宜
不同于单一的蒸煮方式,拾味粽在吃法上也展现出多变的魅力。
传统的隔水蒸制可保留最本真的海南风味,蒸汽中柊叶香与食材原味二次升华,适合追求古法口感的老餮;微波快速加热则满足都市人快节奏生活需求,定制“3分钟美味”,便捷唤醒味蕾;而搭配鹧鸪茶食用,更是拾味粽“黄金组合”,以甘冽茶汤中和粽子油腻,激发出更深层风味,一食一饮间尽显海南饮食文化的独特韵味。
除了吃法的巧思,作为节日送礼佳品的粽子,拾味馆·海南菜每年都会对产品的视觉包装进行迭代升级,今年更是推出经典与豪华2大系列4款礼盒,满足自享与赠礼的双重需求。
经典款礼盒采用质感纸箱,简约大气。A 款内含6个三角造型的海南鲜肉蛋黄粽,咸香流油的蛋黄与鲜嫩多汁的鲜肉完美融合,每一口都令人回味无穷;B 款则是3个黑猪肉蛋黄粽与3个黑猪肉粽的长条粽组合,黑猪肉的醇厚肉香与蛋黄的绵密沙软相互交织,带来层次丰富的味觉体验。
全新推出的豪华款礼盒更具东方格调,以椭圆形传统竹编食盒造型,既承载着古朴雅致的东方韵味,又兼具现代简约的时尚感,让粽子礼盒成为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的馈赠佳品。
A款8个三角粽的海南鲜肉蛋黄粽阵容,让喜爱蛋黄口味的食客一次吃过瘾;B 款4个黑猪肉蛋黄粽搭配4个黑猪肉粽的长条粽配置,更是将拾味粽的特色风味一网打尽。
同时,标配拾味粽标签与端午香囊,方寸之间尽显节日氛围,让收礼者在拆开包装的瞬间,便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字号匠心沉淀
以粽为媒,以“鲜”味魂,载誉前行
据悉,拾味馆·海南菜出品的拾味粽距今已有20年历史,仅2025年就荣获“2025海南粽子行业大赛创意奖”“2025年度深受网友喜爱的十大海南粽子品牌第一名”两大奖项,并在四月亮相第五届消博会,成为食客心中的“海南味”代表。
粽子于海南,是扎根市井的平民美食,更是一方水土的饮食文化。火山岩土壤的慷慨馈赠、山林间黑猪的自在生长、柊叶“天然保鲜”的植物智慧,皆在一枚粽子中达成和谐共生。
端午时节,不妨暂且卸下忙碌,与家人围坐案前,煮上几枚拾味粽。在蒸腾热气里,让团聚的温度与古早的风味,在唇齿间缓缓流淌成记忆里的端午诗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