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步入存量时代,发展受限的当下,北京五环外却有一家名为“董家大院”的京味家常菜馆逆势扩张。
董事长董志明分享的不仅是业绩——一年内连开十家直营店,更是他如何用“心力”锻造团队、以“笨功夫”深耕产品、凭“逆向思维”开辟蓝海的独特商业哲学。
“笨功夫”里的长期主义
用酱骨头与烤鸭打造双爆款
“认认真真做好一桌饭”,这句朴素的理念是董家大院的灵魂。
在董家大院京味家常菜董事长董志明看来,核心竞争力源自对食材与工艺的极致专注。
以镇店之宝酱大骨为例,董家大院将酱大骨分为棒骨和腔骨两种,选用40余种香料,慢火炖足6小时,酱香浓郁,不少食客食之不忘。据悉,原材料的选取、制作,到最后菜品上桌,每一道流程董志明都亲力亲为,绝不买半成品,从根本上保证菜品的健康、安全。
“我们就把本土最好的简单食材,用最好的功夫去烹饪。”酱骨头与烤鸭,这对看似寻常的“双爆款”,正是这份坚持的结晶。不玩花哨概念,只求扎实的“质价比”,并持续优化环境与体验,构成了董家大院穿越周期的根基。
“一桌好菜,温暖一座城。我们要做三代人爱吃的京味儿家常菜。”董志明斩钉截铁道。
组织力革命
从“躺平”到“愿力”,商学院点燃心力引擎
面对市场低迷,抱怨曾是常态。转折点始于董志明对企业“心力”的深度挖掘。他构建企业商学院,双轨并进:在“道”的层面深入学习心学,提升认知格局;在“术”的层面嫁接专业机构进行专业培训。
“心力的学习让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董志明分享道,“以前光看‘果’,怨天尤人想躺平。现在明白了,重‘因’!心定了,劲儿往一处使,这就是愿力。”董志明眼睛发亮。
“就像我们有一位员工,过往她九点半准时下班,多一点事情都不想做。”董志明回想到企业中小伙伴的变化,不由得分享道,“现在她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通过心学的学习她知道了顾客好自己也会好,心中真的装下了顾客,开始站在顾客的视角进行思考,现在常常会为了让顾客有更好的体验主动加班到十一二点。”
同时董家大院通过薪酬体系与价值观的双向激励,唤醒团队内在驱动力与利他之心。在团队倡导为顾客着想、多做事的同时,给足每一位员工薪酬,在激活员工大我的同时,保障员工获得感实现效率大幅提升。
同时董家大院推行“荣归故里”计划,支持高管员工回乡创业,实现“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心力提升,认知改变,很多事自然就通了。心安了,事就成了。”董志明强调。正是这股被点燃的集体心力,支撑起一年十店的扩张速度。
“反者道之动”,无人区里掘金
农村包围城市的蓝海棋局
当同行扎堆抢滩市中心商圈,董家大院却剑走偏锋,将主战场定在北京五环外的“无人区”。董志明深谙“反者道之动”的智慧。
“人群聚集地大家都在求‘果’逐利,我们选择在别人看不到、不想去的‘无人区’深耕‘因’——锤炼团队、夯实基础。”董志明分享道。
“行业好的时候,市中心‘吃鸡流油’,咱在郊区‘啃老玉米’练内功,香着呢!” 他比喻生动,“等寒冬来了,别人‘鸡’吃不上了,油也没了,也得‘啃玉米’,就觉得苦了,躺平了?可咱这根,早扎深了。”十六年的坚守,让董家大院成了郊区百姓信赖的“社区食堂”。
目前二十家直营店扎根五环外,印证了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前瞻性。面对未来董志明与团队锚定了“十年十倍增长” 战略,团队规模从当前近七百人向四千人迈进,门店目标直指百家。
从一碗用“笨功夫”熬煮的酱骨头,到一套以“心力”驱动的逆袭哲学,董家大院的故事印证了董志明的信念:没有退路时,正是出路显现处。
当餐饮行业在红海中挣扎,这家扎根“无人区”的企业,正用最质朴的长期主义与最深沉的心力觉醒,开辟出一条独特而坚实的增长之路。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