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重塑者:供应链企业力量如何推动中国铝业韧性发展
中国商界网 2025-06-30

  在中国铝行业过去近20年的演变中,中国铝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供应链企业在产业链与制造业领域的创新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从2000年代初开始,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和消费国。在这一过程中,供应链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创新,在整个行业的流通中贡献了决定性力量。起初,上游冶炼企业在铝行业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应链企业凭借其灵活性和强大的运营流通能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加了话语权。这其中,位于中国华南的中瑞集团,以及扎根西南的阳光铝业,分别代表了供应链端与制造端的两种路径选择。前者以“前置仓+即时配送”重构仓储物流体系,后者则以“智能制造+绿色产品”推动传统产线向高端升级。这些创新实践不仅增强了铝材行业韧性,也为铝产业链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突围提供了重要范本。

  中瑞集团:重塑铝材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

  长期以来,铝材等大宗金属的流通体系高度依赖期货市场交割制度和官方指定的区域性集中仓库买卖,这种体系制度虽然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但在“成本过高和效率优先”的发展阶段却暴露出很多市场的实际问题。成立于2005年的中瑞集团,正是在这一行业结构性矛盾中寻找突破口,自2015年开始在多个铝材深加工聚集地探索“前置仓+及时配送”模式,提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差异化”的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

  据了解,中瑞集团从广东开始,在全国多地铝深加工区域设立前置仓,跳出传统仓储物流模式,构建差异化服务模式。由客户订单触发的即时配送物流系统,极大地缩短了铝材交付周期,实现“下单到到货6小时内完成”,极大满足了客户的综合需求,真正解决了客户的困难和痛点。

  在“前置仓+及时配送”的模式下,中瑞集团还在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周转压力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创新,提出“以货易账”机制。通过轻量级信用风控模型与少量预付款结合,为客户提供了7~15天的账期,让中小深加工企业从“先款后货”的压力中释放出来。据统计,中瑞集团每年的客户复购率超过70%。

  随着同行中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效仿前置仓,新的挑战也不断显现:不同区域的客户需求差异大,仓库间协调成本高,库存积压问题频发,行业面临严重的成本与资金压力。中瑞集团则进一步深化运营管理,在2015年率先将大数据分析系统引入仓储物流系统。通过建立覆盖各仓周边工厂用料类型、日消耗量的动态数据,精准测算背后和物流周期以达到最优库存水平,推动货物调拨与运输计划的最优化,以及结合天气因素、期货工具等多种手段,最终实现了仓库高周转、低积压、资金周转快的良性循环,运营效率、成本控制与资金使用效率显著领先同行。

  这一从“传统仓储物流公司”向“数字供应链”的迭代升级,标志着中瑞集团在铝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链上具备了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也为中国铝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灵活性与创新提供了样板。如果说中瑞集团在铝产业“中段”做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模式探索,那么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阳光铝业,则代表了传统制造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的另一条路径。

  阳光铝业:铝业制造链条中的“西南先锋”

  阳光铝业从成都市龙泉驿区起步的本土企业,历经20余年深耕发展,已成长为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铝合金型材制造商之一,在建筑、工业、交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树立了标杆。

  1998年,阳光铝业在四川本地尚无成熟铝型材制造体系的背景下成立,填补了“川铝”自主制造的空白。企业初期虽年产能仅万吨,但却开启了四川本地铝型材生产的先河。随后几年中,阳光铝业在界牌工业园区新建第二生产基地,产能迅速提升,并配套建设了氧化和喷涂产线,确立了其在西南地区的先发优势。

  2008年,公司在经开区的新工厂建成投产。这一现代化基地配备了4条美国最新技术节能熔铸线、30条挤压线(包括西南最大5000吨级挤压机),将年产能大幅提升,正式迈入全国一流铝型材企业行列。

  阳光铝业始终坚持“技术立企”,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在交通轻量化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全铝车厢型材成功替代传统钢材,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市场。企业还为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电池托盘、行李架等核心结构件,助推绿色出行。

  在基础设施与大型工程领域,阳光铝业深度参与了天府国际机场航站楼超大超宽铝合金结构件、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馆特殊圆弧结构等项目,凭借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定制型材,为重大工程提供高性能铝产品支持;在新能源产业板块,公司持续为一线光伏企业大批量供应光伏边框与支架型材,助力绿色能源建设;在消费品市场,阳光铝业推出铝制阳光房及全屋定制铝家居,兼具轻量、耐腐蚀与环保优势,广受市场欢迎。

  2015年,阳光铝业在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大型生产基地,成为西南地区最大铝加工项目之一。新基地的建成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产能,更完善了产业链条,为更高水平的产品制造与国际化拓展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阳光铝业在龙泉驿和眉山拥有两大智能工厂,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轨道交通、机械电子、新能源、家居定制、军工等多个行业,覆盖全国十余个省市,并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澳大利亚等国际市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瑞集团与阳光铝业分处产业链上下游,却都在用“模式升级+技术创新”的方式应对市场的竞争。一个通过数字化供应链重塑行业流通,一个通过制造技术升级实现铝材价值提升,均为铝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制造提供了有力贡献。更重要的是,他们也代表了铝产业链中很多企业在新时代新发展的市场中寻找创新突破的奋斗精神。中瑞集团的模式和技术创新能力和阳光铝业的绿色高端制造奋发展路径,证明了在铝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不少铝行业的企业仍可通过模式、技术与组织等方式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我国铝产业链供应链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林帆)

声明:本文为广告推广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违规或您认为该页面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胸痛签约与全科质控并举,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助力基层医疗高质量发展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