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的散文象他的诗一样美
中国商界网 李硕儒 2025-09-23

  文以载道,诗文汇心。读林栋诗,我曾说他是一位"善于把日子过成诗的人",而读其新近出版的散文集《走读岁月长》,更觉其是一位不断寻找、发现、欣赏、吟唱、感恩生活之美的人。他感恩岁月,感恩生命,感恩着天造地设的自然万物,殊为难得。

  情有千种,要么怨,要么嗔,要么快意恩仇,要么高歌感恩…….作为作家与诗人,这种种情愫必然凝聚于各自笔端,形成于各自作品的风格,并以其各自独异的色彩生发传扬,感染着众多读者。时光荏苒,几十年后,林栋仍在寻找,寻找他生命的"根",他还是寻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一一一那个教会他追求的西双版纳一一"因为我曾經在那里努力攀登过,不仅用我的双脚,而且用我的血肉之躯,用我的整个青春之心…… "。那是个人人知晓的"特殊年代",但在他的笔下,没有穷困、饥饿、劳累、痛不欲生……而是西双版纳的山,澜沧江的水,一群年轻人砍野竹,然后用野竹扎起的"北京1号"启航——特别是那"身材矮小、头扎布巾"的僾伲汉子"芭蕉"船长令北京知青心悦诚服!为什么?因为从“芭蕉”身上,折射出了那里山水的质朴与清澈,特别是少数民族兄弟那种原始的真纯和人性美,不仅使作者自己难以忘怀,而且多年以后,林栋还带着已经长大的女儿一起去"寻根",去记取那些永远不可丢失的真善美。

  作者不光善于用文字造境,而且习惯于在诗境的真善美中生活。特别是在看似不经意中,在不着痕迹处,林栋还能为自己的家营造一个相濡以沫、相契相求的"诗意的栖居之地"。那年"九九"登高节,工作于香港的女儿正好回京,她当然不会放过这孝敬父母的机会,相知甚深的父母也共同配合,于是"我们仨"相偕相往西山八大处,作者没有着墨于秋山青绿,也没有过多描绘秋叶金黄,而是将全部笔力集中于女儿那"尼康"相机的镜头,和女儿心目中母亲那一刻的姿容、神态、笑意, 因为那是"我们仨"彼时彼刻的人生状态;还有在大疫危情中,作者与妻勇登景山,他们拾阶而上,漫赏"五亭"--同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这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时刻!一路几近无人,而这对“老夫老妻”就是那样从容地漫步登临,闲语看花,其中的情怀与情愫不禁令人醺然欲醉,不胜感叹;"我们仨"逛天津则又是一种情调,其中有女儿在身边,这个家庭显得格外的温馨。他们仨逛"五大道",遊意式风情区,参观梁启超纪念馆和曹禺纪念馆,最后又来到南市街,吃"狗不理"包子和大小麻花,节奏跳荡,笑语不断,景物变幻,五色生香……还是王国维说得好:"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们看的是景,吃的是味,而满满溢出的还是那个"情"字一一一父母情,夫妻情,"我们仨"的难分难捨幸福情。

  林栋的生命如一枝永开不败的花朵,他不信岁月,不记年龄,正如他所说,人生皆在"花期"中。唯如此,他永远以他生命的活力,追寻美,欣赏美,吟味美一一从北京到巴马,从翡翠湾到天姥山,从曼谷到北美,从脚下到天涯……他一路歌吟,一路抒写,一路吸纳,他总以在路上而向这个世界作长情的告白。

  《走读岁月长》是一部洋溢着美和爱、追寻和梦想、陶然亦醺然的好书。承蒙作者厚爱,谨以此读此想为序。

  (李硕儒,作家、编剧。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华文文艺家协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大风歌》、《千古商圣》、《永乐盛世》(与人合作);短篇小说集《爱的奔逃》;散文随笔集《浮生三影》、《外面的世界》、《寂寞绿卡》、《彼岸回眸》、《母亲的诗》、《回望》等十余部。其中,小说《大风歌》曾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以此拍摄的电视剧曾在央视热播;《外面的世界》、《寂寞绿卡》曾获全国图书优秀奬,电视剧《巨人的握手》(与人合作)曾获全国电视剧金鹰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秋分至、中秋近,京东七鲜高品质礼盒成消费者“心头好”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