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徐春山在家排行老三,江苏姜堰淤溪武庄人,和母亲育有二女二男,生于1935年农历二月十三,卒于2022年12月22日,享年88岁。他好吸烟,不好喝酒,饭量大,体质好,没有基础疾病;守法、稳重、勤俭,一辈子奉行传统的守正观点“不沾人也不让别人沾”;心地善良,性格耿直,倔强得很,认准的事情义无反顾,十头牛也难拉得回来。
父亲生于旧社会,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和他的同辈人一样,吃了很多辛苦。我爷爷是个文化人,可能是个清末秀才。小时候爷爷曾告诉我,他读过四书五经。爷爷写得一手相当好的软笔,记忆中过年的时候,一大家门楹的春联是他的书法杰作。父亲并没有接受祖父太多的文化基因,仅有小学三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我曾听我奶奶讲过,我父亲并不爱读书,但他力气超群,小人能干大人的活,一人能干多人的活。为了生计,他从小看牛、打牛,能驯服很倔的牛,十分辛劳与不容易。新中国成立后,包括农业学大寨期间,他和千千万万的农民一样开始慢慢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父亲封建思想严重,没有让两个姐姐读书,而是从小就让她们务农。由于劳力多,所以,当时我们家的生活水准算中等偏高人家。彼时,有母亲家亲戚来蹭饭,以他“不让别人沾”的个性总是显得不高兴。轮到自己家遇到困难时,母亲寻求舅舅家来帮助,基于“不沾人”做人原则,他也常唠叨“穷不靠亲,冷不靠灯”。
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和母亲成为了水上运输专业户,从此家庭的日子红火起来。我的老家淤溪武庄,自古以来,属于里下河鱼米之乡。1978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后,在舅舅的帮助和母亲的推动下,父亲和母亲成了水上运输专业户,印象中我家曾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伴随着恢复后的高考政策,我哥和我先后考上了大学,父亲更是喜逐颜开。乡邻们对父亲母亲羡慕不已,有段时间,街坊邻里遇有结婚喜事,常请父亲母亲去撑门面,以沾沾富贵之气。
父亲退休之后,算是过上了幸福的晚年。记忆中,父亲年轻的时候,常和母亲因各种事由争吵。大约2000年退休、很少田间劳作之后,父亲母亲二老的感情更显恩爱弥贵,“少来夫妻老来伴”。父亲晚年期间,比父亲尚长一岁的母亲一直充当他的生活保姆,父亲的长子因在医院工作一直充当他的保健医生,生活起居看病等被安排得算是井井有条,在党的养老医疗政策关怀下,算是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遗憾的是,尤其是父亲临终前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子女对父亲的照顾出现了严重纰漏,加之新冠的影响,导致了他的意外离世。按照父亲的身体骨,90的目标应能够实现,这使得我等抱憾终身。
人生本难圆满。父亲健在时,常常告诫和叮咛子女,他归天后,一定要替他照顾好我母亲。期望天堂里父亲享福,期望天堂里的父亲放心母亲。(书于2022年12月28日从姜堰返京的高铁上)
(作者系泰州姜堰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