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3年、斥资百万推出牛血新品!这个品牌让牛肉火锅"再鲜一度"
中国商界网 2024-01-23

  天寒地冻时节,一顿热气腾腾的鲜牛肉火锅,成为许多食客的首选。腱子肉脆嫩鲜美,健身佳选;吊龙肥瘦相间,顺滑甜美;眼肉芯细嫩多汁,鲜甜滑润;鲜雪花脂肪均匀,入口即化;牛肉丸劲道,牛肚爽脆,牛腩软烂……

  可以说,牛肉的各个部位,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吃一次牛肉火锅,就如同来了一场“全牛宴”,酣畅淋漓。

  而牛的各个部位中,有一块却一直被忽视。即便是将牛的各个内脏加工烹煮的牛杂汤,也多用到牛舌、牛肠、牛百叶、牛肝、牛肺,而甚少见到它的身影。

  这,便是牛血。

  01

  牛血

  一个被浪费的巨大资源

  一个被忽视的潜在市场

  动物的血制品,因口感绵软,饱含丰富的铁元素,广受食客喜爱。而市面上常见的血制品,以鸡血、鸭血、猪血居多,却甚少见到牛血。

  中国是世界上的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牛血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2022年,我国全年屠宰肉牛头数约3010万头,以每只牛15公斤血液计算,我国牛血原料年产量至少45万吨,每年可提供约7.92万吨蛋白质。

  而事实上,肉牛经屠宰后,牛血因加工成本过高,大部分被倒掉,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小部分牛血被制作成血粉、发酵粉等饲料添加剂,或被生化医药提取;只有极少一部分牛血被拿来食用。

  其实,牛血具有很高的食用开发利用价值。牛血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极具营养。

  而食用牛血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尚未全面实现,这在行业内可以说是一个空白。

  02

  让新鲜牛血成为餐桌美味

  餐企与农科院携手“联姻”

  如何让营养价值丰富的牛血,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一道餐桌美味?

  牛血的市场价值,也许被很多食品企业意识到,但要全方位开发生产牛血制品,却并不容易。

  牛是大型动物,血液的采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环境,牛血的加工更是要经过多道严苛工序,才能制成可供食用的血制品,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牛血的生产成本和加工难度。

  而也只有那些原本就具有牛肉产业链优势的企业,才有入局的机会。

  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会。

  2015年成立于上海的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凭借着强大的供应链优势,目前全国门店已有百余家。对于鲜牛肉,左庭右院有自己的四大“领鲜动作”。

  一是与内蒙古、山东等大型牧场合作,建立约36万亩养殖基地,定点规范养殖;二是在浙江湖州自营约6000平现代化屠宰场,保证安全卫生;三是自建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全程GPS监控;四是坚持每日两次配送到店,当天屠宰当天吃,新鲜牛肉不冷冻不隔夜……

  而鲜牛血的采集与加工,正是左庭右院的又一项技术突破。

△左庭右院×上海农科院“食用牛血加工工艺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为了达成这一项技术攻坚,左庭右院更是与上海农科院“联姻”,共同研发食用牛血清洁采集工艺和加工工艺。1月12日,在左庭右院湖州屠宰场的展览馆内,左庭右院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正式举行了“食用牛血加工工艺项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营养美味的鲜牛血走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成为可能。

  03

  耗时3年斥资百万

  只为一道“牛血豆腐”

  上海农科院亲定标准把关

  在左庭右院的多家门店中,菜单上已赫然出现了“牛血”这一选项。

  只见色彩鲜红、莹润光洁的牛血,整整齐齐的码放在餐盘中,如同一块块嫩滑的豆腐。水滚汤沸,下上几块,只需片刻,便已烫熟。涮好的牛血蘸上特制的小料,绵软鲜香,别有一番风味。

  打造一道“牛血豆腐”,要经过活牛检疫、真空抽血、牛血过滤、牛血脱气、牛血罐装、熟制、冷却、入库八道严苛工序。

  而这些设备和工艺,仅研发就耗时三年,花费了上百万元。

  为了将新鲜生牛血变成干净卫生可食用的“牛血豆腐”,左庭右院联袂上海农科院,共同突破了三道“技术关”。

  第一关:采集。

  在牛血采集中,最容易出现的有两大问题。

  一是采血过程中经常发生牛血凝固。起初,工作人员曾想借鉴鸭血、猪血的制血工艺,在牛血中添加抗凝剂。但由于左庭右院的高管团队坚持要求产品要天然、健康,最后,研发人员经过不断尝试,选择将盐作为产品的“抗凝剂”。

  由于盐的抗凝效果有限,在生产过程中,凝血事故还是经常发生。但研发团队通过优化采血流程、缩短制血时间、改良配方比例等措施,最终完成产品交付。

  二是输送管道易堵塞。为解决这一关卡,左庭右院联合上海农科院,在现有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升级,打造出适合肉牛机械化屠宰流水线的真空采血、管道化密闭输送工艺和装置,在采血源头和备置过程中把好关,确保为后工序提供洁净、卫生的食用牛血。

  第二关:加工。

△食用牛血的加工设备:冷却罐

△食用牛血的加工设备:杀菌釜

  左庭右院联合上海农科院专家,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反应原理,研制适应现有设备条件的牛血阻凝和复凝转换技术,从配方、温控、材料等多方面,对食用牛血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从而保证了食品牛血的出品品质。

  第三关:标准。

  为了保证牛血的出品标准,左庭右院更是联合上海农科院,研究了一整套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单元布局和管理制度等在内,构建了一套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

  这一标准的建立,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也为相关的牛血产品产业,奠定了质量审核基准,对整个屠宰和加工产业的融合和良性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这已经不是左庭右院第一次“搅动行业”了。在此前,左庭右院就曾联合上海农科院,发布过鲜雪花牛肉的分级标准,将鲜雪花分级为L1-L5五类层级,为好牛肉的出品不遗余力。

  04

  中国人一年3000万头牛不够吃

  全牛产业链消费需求巨大

  据《2023年中国肉牛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屠宰肉牛约3010万头,牛肉产量718.26万吨,产值约6780亿元,近年来,肉牛相关生产数据均稳定上升。

  从牛肉需求量来看,2022年中国牛肉需求量达986.73万吨,较2021年的930.02万吨增加了56.71万吨,同比增幅约6.1%。与2022年牛肉产量(718.26万吨)相比,中国牛肉需求缺口达268.47万吨。

  可见,中国人对牛肉消费的需求巨大,市场上仍存在供应缺口。

  而左庭右院鲜牛肉火锅,不仅让顾客在门店吃到“当天鲜肉 拒绝冷冻”的鲜牛肉制品,更通过线上商城等新零售体系的布局,让鲜牛肉产品能“送货上门”。

  通过供应链的加持,左庭右院可以触达前端‍‍以鲜牛肉‍‍为核心的多品类。在左庭右院的线上商城内可以看到,卤牛腱、牛肉丸、牛筋丸等一系列牛肉制品,也受到了“牛粉儿”的热烈追捧……

  据左庭右院供应链工作人员介绍,未来,通过诸如叮咚、盒马等生鲜渠道的切入,左庭右院还将实现“鲜牛肉制品”的全面上线,零售到家,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相信不久的将来,诸如“牛血豆腐”类的牛肉周边产品,也能出现在生鲜超市、社区专门店,让更多消费者在周边三公里内,便能享受能新鲜出品的全牛制品。

  “让中国人享受到新鲜好牛肉”是左庭右院在创立之初便定下的企业愿景和使命——伴随着供应链品质的不断升级和消费场景的多元布局,我们有理由相信,高品质的鲜牛肉能走进千家万户。在近5万亿规模的餐饮市场,鲜牛肉这一品类会有更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届时,左庭右院或将成为国人心中的“鲜牛肉专家”。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凝心聚力 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届中国慈善年会在京召开
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