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中国商报网 蒋永霞 赵熠如 2025-10-09

  十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再次沸腾。有网友表示,假期的中国人“聚是一栋楼,散是满地球”。

  在各地政策支持和创新服务的驱动下,市场供给丰富、运行平稳,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伴随着旺盛的节日消费,多元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层出不穷,展现出假日经济的蓬勃气象,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十一期间,浙江丽水古堰画乡旅游度假区内,民俗文化表演者正在为游客表演节目。(中国商报记者 赵熠如/摄)

  01

  餐饮、电影、体育等引领热潮

  全国各地特色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旅游景点客流峰值不断刷新,假日文旅市场“热力全开”、活力尽显。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5时,四川省全省纳入统计的 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34.85万人次、门票收入4607.76万元,与去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分别增长20.51%、34.81%(去年国庆放假七天,10月7日为游客返程高峰)。

△10月6日,四姑娘山景区发布限流公告,双桥沟已达最大承载量。(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摄)

  十一假期,餐饮业迎来消费高峰,并呈现出新趋势、新亮点。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假期前四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消费市场呈现繁荣活跃的良好态势。

△国庆假期,在长春当地知名餐厅元盛居,上午10点大厅就坐满了顾客。(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摄)

  “点外卖打卡特色美食”正成为一种出游新趋势,“外卖+堂食”齐发力推动假期餐饮消费旺。大众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假期前两天,“品质外卖”异地用户流量环比增长110%,平台“必吃榜”“黑珍珠”等高分堂食餐厅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

  电影消费也颇为精彩。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2时03分,2025年国庆档档期总票房(含预售)已超16亿元。同时,在“双节”假期,“为一部电影奔赴一座城”成大众出行新潮流,多部热映影片的取景地随之成为旅游打卡点,“电影+文旅”“电影+美食”等融合模式强劲拉动消费增长。

  此外,凭借独特体验,县域旅游吸引大量游客。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假期县域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1%,其中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县域目的地旅游消费预订单量较去年同期提升超100%。

  音乐节、体育赛事也成为十一消费的重要引擎。从去哪儿平台数据来看,音乐节对小城的带动效应最为明显,安徽马鞍山的“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刺激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分别同比增长2.6倍、2.1倍。在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轮番上演,拉动奥体中心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成都赛艇公开赛创新推出“票根经济”,观众凭比赛门票可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宽窄巷子等成都多个景点享受折扣优惠,推动四川景区占据了全国前十热门景区中的三席。

  02

  消费场景新意迭出

  一个个多元融合、新意迭出的消费新场景,为市民游客献上惊喜。

  具备地方特色的商旅文场景持续融合。在北京,2025“卢沟晓月”中秋文化节突破传统节庆形式,将经典诵读、红色文化、非遗民俗与现代光影、市集消费结合,既传承了“燕京八景”的历史文脉,又赋予文化IP新的时代内涵。在成都,FV佛罗伦萨小镇举办了“川意美食嘉年华”,集结意大利美食品牌与四川特色餐饮,推出夫妻肺片可颂、麻婆豆腐意面等融合料理,构建集美食、文化于一体的消费场景。

△咖啡、烧烤、观景、捡板栗……游客们在北京怀柔解锁多样玩法,度过一段热闹又温馨的假期时光。(中国商报记者 唐砚/摄)

  首展首店通过场景化搭建吸引消费者。厦门各大商圈变身“童话世界”和时尚秀场,哈利·波特主题美陈福建首展带来五大主题场景,HUAWEI非凡臻艺工坊路演全国首展……

  各景区也都拿出“看家本领”:苏韵十三园推出“国风游园”与“千里江山夜”沉浸剧情体验,矿坑公园化身“粉黛露营音乐会”主场,紫清湖推出“赛博非遗庆华诞”主题演艺,阳山碑材带领游客“回明朝,上阳山”……从园游会到非遗体验,从亲子乐园到地质研学,汤山正以“一景一故事”的理念,构建出一个全域沉浸、全龄友好的假日目的地。

△10月6日,在秦滨高速无棣东服务区,超市展销各种无棣农特产品,引得游客驻足选购。(中国商报记者 焦立坤/摄)

  值得关注的是,网红效应继续带动城市文旅热度增长。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假期期间,因“鸡排哥”屡登热搜的景德镇文旅预订量同比上涨15%,其中20—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五星级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加近30%。假期期间,到景德镇沉浸式体验陶瓷手作,更是成了当地新玩法,美团上相关团购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5%。

  “夜游经济”也在带动消费场景与文旅业态的持续升温。十一期间,“夜游”在携程上的搜索热度环比增幅超200%。在石家庄,夜游类景区搜索热度环比翻倍,荣国府、宁荣街推出“红楼梦中人”沉浸夜游。与此同时,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多家场馆夜间热度同比上涨超5倍。无人机烟花秀等视觉盛宴也颇为“出圈”,无锡禅意小镇·拈花湾、重庆欢乐谷等景区热度增长超30%。此外,长假期间全国举办的300多场大型灯光秀,进一步巩固了夜游作为目的地吸引力关键要素的地位。

  03

  品质化、体验化成市场新貌

  政策加力赋能消费市场。2025年第4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在国庆中秋假期前下达各地。随着“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的加力实施,节日消费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商务部等9部门也在节前印发了《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国庆中秋假期前夕,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天鹅到家对钟点工、育儿、住家保姆等需求推出“家庭补贴”优惠,对月嫂等母婴照护类需求推出“生育补贴”优惠。

)

△国庆假期,在长春火车站候车厅,大量旅客在候车。(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摄

  十一假期,各地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体育等改善型服务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听音乐逛展、景区游览、观影观赛……消费市场正在从追求“有没有”的生存型消费,向讲求“好不好”的改善型服务消费转型升级。

  火爆的十一假期,是当下市场提质升级的缩影。从消费内容看,人们更愿意为“愉悦身心”和“体验价值”买单。文博游从“看热闹”转向“看门道”,“为一座馆,赴一座城”蔚然成风。体育消费同样亮眼,中国网球公开赛门票销售额创历史新高,飞盘、桨板等新兴运动持续升温,体育正从“可选”变为“优选项”。

  业内人士认为,十一假期的消费市场展现出品质化、理性化、体验化的新面貌。消费驱动力在变迁,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跃迁。文化体验现在成为核心的驱动力,为热爱买单、为文化共鸣付费正成为强大的消费动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篇

国庆假日消费燃旺市井烟火 既庆此刻繁华更谋长远春色
2025-10-14